上世纪20年代,美国福特在T型轿车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皮卡(pick-up)——ford modle pickup,并由此拉开了皮卡车型的不朽传奇。自从诞生至今,皮卡已经在它的发源地美国走过了百年历史,而它也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实用性,在美国人民心中占据了无可替代的位置。如果你足够细心的话,完全能够在“敢死队”、“变形金刚”这样的好莱坞大作,抑或是“阿甘正传”、“肖申克救赎”这类的美式经典中看到皮卡的身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皮卡对于美国社会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化身”成了美国汽车文化的缩影!
不过,和大洋彼岸的美国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皮卡这一“传奇”车型却在中国汽车市场屡屡遭遇“销量滑铁卢”,面对市场的“高关注”与“高需求”,皮卡的销量却始终少的可怜。那么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从国人对皮卡的消费需求以及政策法规两方面进行简单的剖析。
皮卡车型优势显而易见
通俗来讲,皮卡是一种采用轿车车头或驾驶室,同时带有敞开式货车车厢的车型,很好的将“轿车”与“卡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而采用这样“跨界”式设计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让皮卡在具备超强的载重能力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轿车的舒适性,真正做到“取他山之石,博众家之长”!
图为:老式皮卡车型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皮卡车型的车身均采用宽体式设计,因此和一般轿车相比,能够在拥有更为宽敞的乘坐空间的同时,具备更大的发动机布局空间,这也为大马力多缸发动机的安装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保障。此外,非承载式车身设计以及四驱系统的加入,也让皮卡拥有了更为优秀的通过性和不俗的越野能力。
全球汽车市场的“常青树”
由于皮卡车型具有“轿车”和“货车”的双重身份,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因此它也一直是美国汽车市场上最为畅销的车型。以2012年的数据为例,福特F系列皮卡与雪佛兰Silverado系列皮卡的全年销量分别为645316辆和418312辆,稳坐美国市场汽车销量的头两把交椅。可以说,在美国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什么阶层,即便贵为美国总统,你都有可能爱上皮卡并成为它的忠实拥趸!
图为:雪佛兰Silverado系列皮卡
图为:美国前总统布什和他的福特皮卡
相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了同为制造业大国的日本,在日本街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由日本本土汽车企业丰田制造的坦途系列皮卡,而皮卡也成为了日本人日常生产生活中受人喜爱的代步工具之一,正是得益于皮卡车型在日本本土市场连年的畅销,使得包括丰田在内的多家日系汽车厂商不仅赚取了丰厚的利润,也为其在皮卡生产、制造以及设计等环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至于在上世纪70年代,日系皮卡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并对美国本土皮卡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图为:丰田坦途系列皮卡
除了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热销以外,皮卡在越南、泰国、印度以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受到了汽车消费者的欢迎,以泰国和菲律宾两国为例,皮卡销量占到了当地汽车总销量的72%和42%,如果称其为发展中国家的“大众之友”,绝对是一点儿都不为过的!
进口皮卡外观空间动力俱佳
皮卡在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的汽车市场均取得了不错的销量,这也无疑证明了该车型在设计上的成功。而就在近几年,这款极富传奇色彩的车型也漂洋过海、远渡重洋来到了中国汽车市场,能够让中国的汽车消费者领略到这些“大块头”的独特魅力!
进口皮卡的到来,确实在中国汽车市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让中国的消费者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皮卡买家不同的是,中国的消费者对于进口皮卡的消费心理却更加的复杂。
图为:福特F-150皮卡
首先是外形和空间的原因,由于进口皮卡车型普遍“身高体大”、线条粗犷,野性十足的肌肉造型很好的塑造了出力量感,这就在外观上为其加分不少。此外,和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上普遍以“时尚”、“运动”为卖点的轿车、SUV车型不同的是,进口皮卡造型更加硬朗,外观更显个性,开在城市道路中不仅可以博取路人更多的眼球,还能够满足车主们普遍具有的虚荣心。
图为:福特F-150皮卡充满力量感的外观
如果说威猛、霸气的外在形象仅仅能够“诱惑”少数的“外貌协会成员”的话,那么进口皮卡的内部空间绝对可以征服包括笔者在内的绝大多数消费者了。要知道在中国汽车市场,一直有着一条亘古不变的“铁律”,那就是“加长必火,以大为美”!
图为:福特F-150皮卡内部空间展示
君不见,中庸的奥迪已早早的在尾部添上了“L”字符,由此销量大增,挣得钵满盆盈;而主打运动操控的宝马也不得不在中国市场低下了“高贵的头颅”,推出了3系加长版和5系加长版;就连流淌着高贵英伦血统的路虎,也毫无节操地对揽胜进行了加长!说了这么多,我无非是想告诉大家,空间对于中国的汽车消费者有着致命的杀伤力,而进口皮卡在这方面却有着先天的优势,手握这一秘诀,想关注度不高、兴趣不浓都难!
其次是动力原因,为了实际使用的需要,进口皮卡车型的引擎主要采用的是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以目前市场上比较有代表性的福特猛禽F-150系列皮卡和丰田坦途系列皮卡为例,两者分别装配了排量为6.2L和5.7L的V8发动机,最大功率分别突破了380匹马力,而最大扭矩也纷纷超过了500N·m,这样的动力参数已经远远超越了普通的家庭用车与国产皮卡。另外,相较于时下流行的涡轮发动机而言,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不会产生涡轮迟滞现象,动力响应更加线性、直接,而且V8发动机在高转速时的声浪也更加浑厚动听,这对于那些看中车辆动力的消费者而言,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图为:福特F-150皮卡搭载的6.2L排量V8发动机
图为:丰田坦途皮卡搭载的5.7L排量V8发动机
其实造成皮卡在国内关注度如此之高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目前国家所采取的进口车税款制度。我们知道,进口汽车在进入市场交易之前,都需要向国家缴纳一定的“进口汽车税款”,以目前税收标准来看,一部进口车除了需要缴纳25%的关税以及17%的增值税以外,还要按照车辆的排量收取消费税,而且车辆的排量越大,消费税越高,其中排气量在4.0升以上车辆的消费税甚至达到了惊人的40%!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进口车税款=关税+消费税+增值税”这套税款公式计算的话,以福特猛禽F-150和丰田坦途这样的大排量皮卡来说,光“税”就需要缴纳车辆价格的82%,再加上车辆价格以及经销商利润,保守估计最终销售价格已经是原车价格的两倍了!这也就说明,为什么与丰田坦途搭载相同发动机的丰田红杉SUV的价格会达到110万元人民币,而尺寸和排量都更小的福特GT500跑车的价格也超过了120万元人民币!
图为:售价达到110万的丰田红杉SUV
等等.......如果按照进口车税款公式进行计算的话,福特猛禽F-150与丰田坦途的销售价格也应该超过百万才是啊,怎么网上的售价都在65万元左右呢?其实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按照国家规定,福特猛禽F-150与丰田坦途等进口皮卡均属于进口农用机械范畴,需要按照进口农用机械税费标准进行税费缴纳——只需要缴纳关税和增值税,没有了大额的消费税,大排量进口皮卡的最终销售价格也就大大降低了。
正如上文所说的那样,凭借的威猛个性的外观设计、宽敞的车内空间以及强劲的的动力储备,福特猛禽F-150、丰田坦途等进口皮卡在在国内汽车市场可谓赚足了眼球,再加上搭了把“进口农用机械税费标准”的“顺风车”,使得这些“大块头”的最终市场售价被维持在了较为合理的区间内,而此时再与师出同门并处于相同排量水平的福特GT500以及丰田红杉等车型的售价相对比,甚至还有了点儿“捡到大便宜”的感觉——花60万买100万的车,单单听上去就让人无比激动!
国产皮卡更加注重功能实用
坦白来讲,就国内汽车市场而言,皮卡并不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兴汽车就生产出了第一辆拥有自主产权的皮卡,一举打破了进口合资皮卡车垄断国内皮卡市场的格局。
中兴汽车的成功,重新竖立了国产自主皮卡行业的信心,而随后包括一汽、福田、长城在内多家汽车厂商也纷纷推出了自家的皮卡车型。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人们消费观念、皮卡市场定位、消费能力以及法律法规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国产皮卡没能在国内市场获得广泛的认可。
图为:被改装成战斗车辆的国产皮卡
有趣的是,虽然没能在本土市场打开销路,但凭借自身超高的性价比,国产皮卡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赢得了不俗的销量,积累了良好的口碑,甚至一度成为了极端反抗组织的“标准座驾”。
不过凡事都不会一成不变,失败的背后往往蕴藏着转机——随着近几年国内汽车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国内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国内汽车市场对于国产皮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而国产皮卡也凭借自身过硬的产品质量、出色的性价比以及超强的实用性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和那些购买进口高端皮卡的消费者相比,国产皮卡的潜在消费者的消费动机更加的单纯而明确,外观、内饰以及动力并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实用性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问题。而国产皮卡也确实用实际行动做到了“实用性”这三个字。
首先在动力总成方面,国产皮卡主流配置车型大多配备的是2.0L到2.8L排量的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能够让车辆在低速情况下获得更充沛的扭矩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兼顾车辆的燃油经济性,而且国产皮卡对于油品要求普遍不高,进而将燃油所导致的用车成本大大降低。
图为:国产皮卡配备的2.8L排量的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
其次在底盘方面,国产皮卡同样采用的是非承载式车身,有的甚至加装了四驱系统,这样的设计能够让车辆的车身刚性更高、承载能力更强,在复杂路况驾驶时具备更好的脱困能力。另外,由于国产皮卡整车均为本土生产,在维修保养费用方面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图为:福田拓陆者
和进口皮卡相比,国产皮卡具备很高的性价比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体现在它的售价上。以福田拓陆者为例,该车高配车型的指导价为14.88万元,动力方面配备了一台2.8T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这样的配备已经完全能够满足货物运送的需要。需要在此说明的是,在国产皮卡车型中,拓陆者的售价已经处在了较高的位置,而绝大多数的国产皮卡售价大多在5万到10万元价格区间内。由此来看,集多种优势于一身的国产皮卡能够获得市场的关注也成为了情理之中的事情。
皮卡销量破冰还需政策松绑
就目前来看,进口皮卡与国产皮卡分别具备各自的优势以及特定的消费人群,而且从市场来讲,消费者对于皮卡的需求也足够强烈,虽然皮卡热销的先决条件都已具备,但是现实却是,不论是进口皮卡还是国产皮卡,国内市场的反应却始终停留在“叫好不叫座”、“需求高销量少”的境地。
其实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并不是来自于皮卡产品本身,而是源于国内城市对于皮卡的限行政策。为此,全国人大代表、曙光汽车集团董事长李进巅就曾多次向全国人大递交提案,呼吁解禁限制皮卡进城政策。除了李进颠以外,包括郑州日产在内的众多皮卡企业老总们也不断发声,通过各种渠道向“两会”提出建议解禁限制皮卡进城政策。然而,纵使呼声一片,解禁限制皮卡进城政策却一连几年未见任何进展,皮卡作为货车类车型依旧被许多城市拒之门外,而皮卡的销量也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作为一款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车型,皮卡在城市运输和物流行业具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相比中型卡车而言,皮卡合理的车身尺寸不仅能够很好的满足“饭馆”、“店面”以及小型超市的配送需求,也更加适合城市道路物流配送,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物流的整体效率。但是正是这样一款“全能车型”,却在限行政策下“被迫”失去了用武之地,造成这样的结局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反观同为汽车销量大国的美国,每年皮卡的销量比重都占到了全年汽车整体销量30%左右,而作为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国的我们,皮卡的销售份额却只有可怜的2.1%,而这样的数据也恰好说明了,“限行政策”严重阻碍了国内皮卡的发展,抑制了市场对于皮卡的需求。因此,笔者认为是时候让“现行政策”顺应“市场需求”做出改变,还皮卡车型健康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