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装备 > 科技 >
地下物流时代来了?一文看懂地下智慧物流系统的雄安样本
来源:第一物流网    作者: 阅读:1613 日期:2019-04-28

当城市物流需求激增与交通运输能力和效率供给不足的矛盾开始凸显的时候,人们将目光转移到地下空间,一片白纸的雄安新区成为最具发挥空间的样本。

4月25日,在第一届雄安城市物流发展论坛上,城市地下智慧物流系统和共享物流成为两个讨论核心。

“100万人口的城市如果让42%的物流运输在地下进行的话,每天可减少八千到一万的货车通行,减少交通事故30%左右”;

“磁悬浮提升+楼宇自提柜,能节约30%快递员上楼时间”;

“共配逻辑下,将传统城市一天三配改为一天六配,预计可减少50%的车辆投入”……

这些是雄安城市智能物流研究院过去一年的研发成果,京东物流作为研究院的技术主导,也是国内首家地下物流空间开发物流企业,也在现场展示了快递通过地下输送系统,连接末端配送站和楼宇之间,楼宇垂直的提升系统到达每一户的全过程。

1-6.png

▌国内已具备地下物流开发技术

地下物流系统好处颇多,最直观的就是解决交通拥堵和降低环境污染,此外,送货时间不限可以便利消费者的同时降低滞留成本,直接从地下入户送货也可减少安全隐患。

所以我们看到,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日本、荷兰、德国、英国、意大利等都在对地下物流系统展开研究。目前,瑞士于2017年提出的Cargo Sous Terrain地下物流系统,以及我国于2018年提出的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行的地下货运系统,是世界范围内已有具体实施项目的系统,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广泛应用的系统。

“除了国外早以实践的成熟地下运输技术,目前以京东物流为代表的的国内企业已经拥有研发自有品牌技术,构建地下运输系统的能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陈志龙在谈到国内实施地下物流系统可行性时,将先进企业地下运输技术发展能力列在了首位。

1-7.jpg

(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陈志龙)

京东物流城市规划业务部总经理赵斌也认可了这一说法,其表示“地下物流打通,只要环境条件允许,技术上现在不是问题。”

▌三种实现方式,与轨道交通结合可能性最大

结合目前国内实际情况,陈志龙也分析了地下物流主要三种实现方式:

① 独立规划的城市地下物流系统。重新构建仓储、分拣、装卸等物流系统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地下空间,当然成本也最高。

② 地上地下一体化货运网络耦合。最简单的,比如通过地下管廊将地上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连接起来。据介绍,在耦合网络中,相比于地上道路运输,耦合网络的货运安全事故风险成本下降近45%。同时,利用耦合网络,相比于单独的地上道路运输或地下物流系统,其运输费用分别下降了近30%和10%。

③ 基于地铁的地下货运系统。也就是将地铁纳入地下货运网络的建设布局之中,结合成本效益等考虑,这种模式或许会是最先可能落地的。但问题在最后一公里,因为无论是地上还是地下,物流铺设的逻辑始终是网络覆盖率最大,最后一公里的运送距离最短。

据陈志龙透露,目前通州城市副中心已有结合轨道交通的案例规划落地。但规划落地只是开始,要想落地到可操作层面,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因为地下物流空间的发展抛开技术,政策、成本、效益都是大问题,而这其中地下物流系统如果单独开发,高昂的成本和模糊的效益如何匹配。此外,地下空间的开发其实很受限,如何与现有城市规划耦合,城市与城市间的地下物流空间怎样打通都是问题。

而如果要与市政设施结合,但其实国内目前对于物流用地没有明确定位,就算将其定位为市政设施,后续的权属,企业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盈利也是待解决的问题。

▌地下物流作为市政设施的前提是统仓共配规模化

而对于各方的投资、运营分工,企业参与早期投资建设的PPP模式,提供设备和运营的后期服务商角色,还有只将其作为市政设施,物流企业使用付费的各种方式都成为可能,但这其中基于未来城市空间共享物流的发展呼声,地下空间物流系统作为市政设施的可能性在增大。

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郑立宁也表示:“地下物流系统作为同仓供配模式之后才能具备市政设施基本特点,而明确其属于市政设施的特点之后我们才能够考虑如何参照市政基础设施来进行投资建造和以后的运营管理”。

也就是说,地下物流系统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前提是要具备同仓共配的全链路共享模式。

这里就引出另外一个概念,共享物流。官方解释是指通过共享物流资源统一模式标准,实现物流资源优化配比,从而提高物流效率,减少重复建设,降低物流成本,推动物流系统变革的物流模式。

也就是在全社会的物流资源共享下,没有企业边界,也不再区分是顺丰配送还是京东配送员。前面我们也提到,共配模式下,在整合运力循环发车后,可减少50%的车辆投入。

▌共享物流落地关键在多方配合,雄安也不例外

国家对于共配模式的推进支持早就开始。2013年,商务部联合财务部下发通知,在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工作中启动实施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并选择22个试点城市,对共配中心、城配车队、共配信息平台等项目予以政策鼓励和财政支持。2015年发改委也创建了20个城市为创新发展城市,强调发布共同配送的试点任务。

而就在2019年2月商务部也再发文,鼓励各个城市复制试点城市的成功经验,包括物流园区、连锁经营统一配送模式等。

但显然,共配模式的推进很难。首先,参与配送的各个物流企业要融合仓配网络、设施设备,其次,政府和物流企业要建立共同的物流信息平台,整合数据系统应用上的资源,而去除数据壁垒,实现整个系统的智能调用也不容易。

1-8.jpg

(京东物流城市规划业务部总经理 赵斌)

当掌链传媒问到共享物流哪个环节最难时,赵斌也表示:“还是政策和大环境的发展,雄安虽然作为新区有发展的基础,但共享物流涉及主体太多,需要多方配合方可落地”。

不过,他也认为雄安新区已经为智能物流的规划留下了很多理想以及现实的空间,比如预留给物流和环卫的专用通道,就会是实现全面化无人驾驶的最好样本。

而这些前沿物流技术研发探索的背后,是由京东物流、南开大学为主导的八家产学研机构成立的雄安城市智能物流研究院,其受雄安管委会委托研究雄安物流发展路径,在2018年10月京东物流的“2018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揭牌成立。

据介绍,如今除了雄安新区新科技物流样本,其也签约打造厦门BRT项目、武汉长江新城项目、重庆智谷项目等全国项目。

1-9.jpg

1-10.jpg

(在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落地的京东配送机器人和无人超市;图片来源人民雄安网)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