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训 > 培训 >
物流企业里的“三无”人员和“自学成才”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 阅读:650 日期:2014-09-23
  这几年,我访问和培训了众多本土企业,发现在采购和供应链领域,很多企业面临同一个问题,即“自学成才”的“三无”管理层:没有系统学过,比如以前大学里没有这专业,国内也没有相关认证;没有系统地做过,比如没有在建制完整、流程和系统完善的大公司做过;没有总结提高过,现在却成了管理层、部门负责人,需要指导员工怎么做。

  比如,有一次我拜访一个大国企,1700多亿的资产,每年的采购额有几百亿元。他们在研究集中采购,负责人是个30岁出头的小伙子。这小伙子虽然是个很优秀的人,但大学里学的是物流、毕业后干的是物流,到英国留学深造,研究生专业还是物流,现在要指导这么大的公司推进集中采购,难度可想而知。这在大型国企、央企挺常见:自己的员工没经验,又不愿借助外脑,请专家来帮助,坚持自己摸索,在不断试错中“自学成才”。这种做法可谓是“精神诚可贵、方法不可取”:学费之高,恐怕比请外脑要高十倍百倍。

  在高速发展了的非国营企业里也有类似问题:“自学成才”的“三无”管理层跟不上业务的发展。这在那些二线、三线城市和乡镇企业更明显。这些人在实践中边做边摸索,“自学成才”,让公司得以发展壮大到今天这步。但是,让你成功的,往往也让你失败,用英语里的一句话说,就是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让你失败:那些“自学成才”的粗放管理做法,在公司小的时候可以;但等公司大了,反倒成了制约因素。套用一句古语,就是“能在马背上打天下,但不能在马背上治天下”。

  要改变这种“自学成才”的惯性思维很困难,特别在公司还没亏本的情况下。有个高科技行业,数年间规模做到十几亿,采购和供应链还是粗放管理,大家做得异常辛苦,成本也居高不下。但在设计、营销看来,采购和供应链不一直是这样嘛,有什么必要改变呢?他们没看到,现在成了大公司,如果要继续粗放经营,成本只能更高,利润只会越来越低,一旦增速下降,公司就会陷入低增长、高成本、不盈利的“增长陷阱”。比如有个公司,有不错的产品,但采购和供应链运营很粗放,营收连续三年持平,而公司人员却增加了百八十个,运营成本在持续上升,你不用猜也知道利润率是在朝什么方向发展了。

  有些公司意识到了问题,从外面请来“空降兵”,但收效不尽理想。“空降兵”的最大挑战不是怎样教会人们好的做法,而是让他们忘记不好的做法。习惯难以改变。比如一些乡镇企业,规模都做到几亿甚至几十亿了,随着业务的发展,元老们也一路从基层做到高层,成了“自学成才”的“三无”管理层。他们一直是那么做,习以为常,一时半会儿根本改变不了。这些人中很多学历不高,专业能力有限,能做到今天这一步,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元老身份。不信,放到市场上再就业,很多人不可能应聘到今天的职位。但是,他们熟悉产品和公司的运作,有独到的价值,不可能也不应该简单地替代掉。那解决方案呢,还是离不开培训:一遍又一遍地培训,补齐他们的专业能力,力求成为有产品知识、有公司运作知识、有专业知识的“三有”人才。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