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眼下,市场竞争是解决物流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的最佳方案。同新丁不同,堪称老将的物流职业经理人更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转岗、转型还是投资、创业都有可能。此间,市场需求的增长为其发展创造了机遇,刺激这类物流人才加速流动。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将面临很多挑战,其中重新整合资源、服务客户的能力将极为关键。在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王佐看来,机遇和挑战当前,这些物流人才除通过在校系统知识学习外,也必须借助市场实践和在岗培训提升能力。
图为:生产制造企业已经意识到,制造业服务化是其商业模式创新和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因此尽快提升其物流管理水平就成为重要战略举措。
何为人才
“人才”的说法过于笼统,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悲悯情怀,其隐含的历史意义在于,作为“读书人”的知识分子是否被帝王或威权“有用”或“不遇”。
在商业社会中,我们讲劳动力或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的供应和需求关系,是按照市场效率原则、商业利润逻辑、投资回报预期来调节的。所以,“人才”是专业的、协作的、市场评价的、利润驱动和创新发展的。“人才”是劳动力的一种类型,是人力资源谱系中的一个市场频段。
确切地说,所谓“人才”应该指那些拥有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或有一定教育程度的人,是相对于企业工作岗位或创新发展要求而言的。拥有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所需专业技能的人,实际已经失去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条件,很难再称为“人才”,除非他们通过再学习获得新技能重新上岗,或转移到其他更合适的工作岗位。所以,离开具体的市场需求、企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变化等,泛泛地讲“人才”的或过剩、或短缺,恐怕没有实际意义。人才的界定当以“天时”和“地利”为背景。
相对于我国现代物流业高速发展态势而言,所谓
物流人才短缺或供需矛盾,实际是进入“后工业时代”或“信息社会”以来,在发达国家频繁发生的劳动力“结构性失业”或“结构性短缺”于全球化条件下的长尾延伸,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劳动力供需出现结构性矛盾的典型症状。
由于物流管理活动几乎植根于国民经济的每一个细分领域,所以,所谓物流人才其实是个非常宽泛的、相对的、跨界的、甚至是模糊的概念。因此,要准确把握我国物流业人力资源当前状况和未来需求难度很大,需要在不同的细分市场领域,做深入细致的结构分析和管理研究。
应该说,现阶段我国物流业发展最短缺的“人才”是人力资源中那些具有企业家精神、能创造物流市场的精英。
机遇多少
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化改革的推进、市场需求的细分、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随之发生的企业转型升级,为
物流人才提供了极大的市场创新机会。物流服务经营管理人才或专业技术人才这些老将,在完成初始行业智力或资本手段积累后,产生投资创业冲动或谋求职业生涯转轨,成为物流人才市场发展的逻辑必然。
比如,近年来各类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对快递员的市场需求激增。可以预计的是,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决定将我国快递市场全面对外资开放,很可能造成市场对快递员总量需求的井喷式增长和服务能力的更高要求。虽然一般来说快递员可能算不上什么
物流人才,但对快递企业或电商企业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人才,因为快递服务是它们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同样,制造业企业已经意识到,制造业服务化是其商业模式创新和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因此尽快提升其物流管理水平就成为重要战略举措。这必然增加市场对高素质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刺激专业化物流服务供给的增加,进而从物流服务市场供、需两个方面提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刺激物流人才流动。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诸如食品冷链管理、城乡配送管理、电商物流管理、以及相关信息服务等专业化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随着人们对公共安全问题的关注,市场对物流和供应链安全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可以预见的是,在那些企业管理和技术应用高度融合的物流服务细分市场,
物流人才短缺状况会更加明显。
市场需求的增长,必将刺激物流人才的扩大供应——从院校培养到企业培训,也会刺激物流人才的加速流动——从岗位转移到猎头交易。
挑战几何
显然,在市场管制越来越放松、商业机会越来越显现、市场选择可能性越来越大的情况下,那些有工作经验和渠道关系的,对行业运行和市场发展有深刻理解的,具有潜在创业冲动、对现状不满或面临市场选择的物流职业经理人,会最先产生“人往高处走”的流动欲望,包括自己创业做老板,或者谋求更大事业平台、更丰厚经济收入和更高社会评价等。他们看重的是自我价值实现。
但无论是转岗、转型还是投资、创业,面对新的工作机遇或事业平台,这些老将可能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重新整合资源、服务客户的能力。由于物流业具有鲜明的服务保障性和需求个性化特点,是否具备人力资源和管理资源的高效配置能力,将成为他们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当然,对创业型物流人才来说,市场还将对其战略管理能力和市场领导力提出更高要求。
实际上,伴随着服务升级、资本进入、企业转型,特别是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
物流人才的重新择业或创业流动正在成为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不仅意味着物流服务市场供应的不断丰富,而且意味着物流业自身的结构优化和对国民经济支撑保障能力的增强,更意味着我国物流服务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正在走向成熟,将极大释放人力资源的市场配置空间,激发人们进入物流服务市场创业和创新的热情。
至于有物流企业家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从物流行业退出,则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他们在市场的其他领域发现了新的利润机会,其行业投资平均利润水平高于物流业;二是他们能充分利用先前在物流业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产业链相关领域延伸发展,或者转到更高阶的产业层面发展,以便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三是他们对自我实现的认知发生了某种变化,想变换一种生活方式。
不过,物流人才或物流企业家在物流服务市场的有序进退,正好说明物流业作为一个复杂商业生态系统,其发展演进是良性的。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加速推进和《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逐步落实,我国物流业发展将获得更大市场空间,物流服务能力结构将更加完善,物流人才的价值实现将面临更多、更大的市场机遇。
提升之道
除了在校系统知识学习外,
物流人才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就是市场实践和在岗培训。前者直接检验和提升其运营管理和客户服务能力,后者则会以问题为导向弥补短板并增厚发展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使得物流人才的创新能力和自我价值实现循环提升。其中,在岗培训是企业弥补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结构性不足、调准人力资源市场频段的有效途径,比一味地在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即插即用”的“人才”更具有长远的价值。
物流人才(包括其他专业人才)的在岗培训,是企业获取特定市场竞争力、有效提升服务水平、实现有赢利发展的必要成本支出,是为社会增加有效人力资源供应,应该得到国家认可和政府资助。
实际上,让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起决定性作用,是物流人才能力提升的重要保证。政府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取消各种不必要的、甚至是莫名其妙的职业资格行政许可和认定事项,将为物流人才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更好地激发物流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总之,市场竞争是解决物流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的最佳方案。
物流人才的能力提升过程,不仅是职业生涯设计问题,更是市场竞争实践问题。物流人才的自我价值实现,最终将归结为企业家精神的发扬光大——创造物流服务新市场、新价值、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