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现场培训
近年来,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物流人才需求节节攀升。在这种背景下,物流和供应链领域各种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与此同时,物流培训的成效多大,是否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增长,却仍是一个无法给出肯定答案的问题。
必须注重学以致用
掌握再多的知识,如不能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加以使用,依然还是纸上谈兵。这在如今的职场竞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其进一步凸显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也向物流培训机构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而人社部的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就实行考、培分离的原则,在物流师和高级物流师培训阶段加入了技能考察环节,也是强调理论与实践应当并重。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市场上层出不穷的各类物流培训课程,却并非都将学以致用放在首要位置。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就了解到,部分职场人士认为很多培训项目都有浑水摸鱼之嫌,实用性不够强。一些培训最后也只是成了一块敲门砖,对求职和升职有何帮助非常有限,用工单位更看重的还是工作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在中国物流人论坛上,记者以初入职场的人士询问
物流培训相关情况,有网友告诉记者:物流行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有很多是书上根本找不到的知识,很多操作性的知识更不可能是一两天能学会的;表面上看来很容易学会的东西,可其实里边的学问很深,一张单薄的证书或几堂培训课没有什么说服力。
更有甚者还认为,现在的物流类证书太多,很多没有任何经验都可考取,部分证书不过是培训机构鼓吹大家考试的一种赚钱手段。
该人士称:“我也考取过这类证书,基本上是自己看书和实际操作结合通过的,参加培训时间很少。很多培训机构聘请的老师是大学老师,而这些大学老师是理论上的巨人,操作上的矮子。有些培训机构的老师操作水平根本比不上学员,甚至有些内容我们向培训老师提问,他们竟然一问三不知。”
同时,记者也了解到,除了短期的物流培训项目外,很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还与一些培训机构合作办学,诸如市场上很多物流类专业成人本科和自考本科,以及一些研修班、技能班。这类课程的入学门槛一般要求不高,对于学生的上课约束也比较小,但收费却往往是“天价”。
此外,记者在参与某次培训课程时还获悉,接受培训的学员大多具备高级物流师证书和职称,且都是A级物流企业副总经理级别以上的企业高管。不难看出,借助物流行业良好发展趋势而兴起的各种
物流类培训机构注定将会越来越多,只是在一些久经职场的人士看来,他们必须先把“学以致用”这门“功课”教好才行。
理应具备国际视野
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决定了其与国际接轨的脚步会逐年加快,这对物流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而这也是物流人才市场上出现的新商机。不仅是物流高等教育越来越强调培养国际化物流人才的重要性,短期的物流培训项目也越来越具备与国际接轨的意识。
8月2日,在天津召开的第十三全国物流专业教学研讨会上,北京工商大学教授何明珂谈到,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决定我国未来物流行业产业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物流产业走国家化发展之路则要求具备国家化眼光的物流人才作支撑。
而“ ITC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国际资格认证 ”就是联合国贸发会( UNCTAD )和世贸组织( WTO )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国家量身订制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管理标准知识体系,根据该知识体系和相关国家标准对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国家从业人员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和鉴定。
同时,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伴随着物流产业国家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企业对熟练掌握外语知识,又同时具备物流专业知识的人才需求量加大。这也让物流培训市场变得越来越大。
据了解,近些年来,虽然一直在提物流产业走国家化发展之路,但中国的物流企业的走出去之路却并不顺畅,诸如中国物流企业在海外并购的案例多次以失败告终,除了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外,中国物流企业业务重组能力和管理控制能力不足,消除文化差异、实现品牌融合方面经验和策略不足,而这无疑是因为缺乏熟知国家并购知识并具有丰富经验的物流人才所决定的。
近几年来,我国的快递企业实现了爆发式的发展,一部分快递企业也在谋求走出去的发展道路,而外资企业这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对我国的快递企业的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熟知物流行业运行规则的人才将会越来越吃香,对此类人才的渴求或许会促进国际化物流人才培训项目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要求
物流培训机构在学员培训中必须更具国际视野,更好学习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