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决定取消67项部门和行业协会自行设置、专业性不强、法律法规依据不足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本次取消的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涉及到证券、土地、农业、运输等广泛领域,其中不乏保险公司精算专业人员资格认可、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等在内的大批“金饭碗”证书。这一举措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持续数十年来的“考证热”可能呈现消退趋势,使就业创业不为繁多的证书所累,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扩大就业助力。
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双重推动下,物流行业作为新兴行业迅速崛起,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物流专业教育
培训和物流行业人才选拔机制的产生和发展。物流职业证书作为衡量从业人员资格和能力的证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有效的行业准入手段和水平评估工具得到广大物流职业教育范畴的学生及在职人员的青睐。然而,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虽暂时未涉及到物流职业资格证的取消问题,却对物流行业相关人员及准从业人员敲响了警钟,物流资格证含金量如何,是否能作为衡量专业水平和能力的有效标准,企业对各类物流证书的定位情况等问题都亟待商榷。在物流前景广阔又充满挑战的今天,必须将取消某些物流证书的可能性纳入考量范围,破除对证书的迷信,作出合理抉择与安排,使实际能力与证书价值相符,从而有效破解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之困局。
对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困局,究其产生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职业证书种目繁多,良莠不齐。其中主流资格证书包括国家劳动和人力资源保障部的“助理物流师资格认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开展的“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和全国自考办合作开展的“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认证”、中国商业技师协会开展的“物流管理员系列职业资格认证”。除此之外,还有具国际权威的英国皇家ILT物流职业资质认证、美国运输与物流学会的“美国注册物流师CTL认证”等。认证机构多头引发证书管理混乱、规范性欠缺问题,职业证书过多导致选择难题,影响物流职业资格证书权威性的同时降低了企业对其期待性和认可度。
第二,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也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才的主要依据。相关人员在考取证书的过程中获取岗位的必备技能,减少单位选拔人才甄别成本,做到与职业需求密切契合。但当前部分职能部门与
培训机构结成利益同盟,出台的资格认证并未起到衡量持有者职业能力标准的作用,考证内容限于笼统化、死板化的理论知识,所反映出的行业准入表象与从业者真实能力并不一定相符。同时,国内多数证书难以达到与国际接轨的高度,无法获得外企认可。立足眼下,多数物流企业更强调实践经验和技能操作,仅根据证书选拔出的人员并不具备高度职业适应性,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呈现缺乏企业赞同度和市场认可度的尴尬状况。
第三,国内物流教育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存在错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在国际物流、物流科研、物流咨询规划等方面出现严重的人才需求缺口。而我国物流教育仍处在较低水平,在课程设置上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就业指导上无法提出有效的建议,偏离了物流教育的本质目的,导致学生无法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缺乏合理目标,陷入盲目考证的怪圈。另一方面,目前物流行业中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还是专科以下学历,人才培养和素质提升都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高职毕业生因能力欠缺等原因频繁跳槽,他们将希望寄托于职业证书的证明力,希望通过考证的方式提高就业竞争力,而忽视了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完全本末倒置。
为破解物流职业认证困局,需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破解物流行业“考证”困局,杜绝盲目跟风。物流之类实用性行业,以经验-学历-证书作为重要性排位,企业偏好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在应聘时更看重其实际能力,证书仅作为附加的参考。某些物流职业证靠花钱或短期突击就能到手,根本无所谓含金量可言,甚至是否得到国家认证都有待考查。此类从业资格考试造成社会资源巨大浪费的同时,也造成了从业者时间和精力的严重损耗。物流从业人员应摆正态度,以通过考证阶段扎实理论基本功为目的,而不是为了增加就业筹码选择盲目跟风。在明确职业方向的基础上,选择有价值的资格证书,或是在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做出考证的选择,让考证成为对岗位技能知识需求的补充。不以证书作为敲门砖之用,而只做锦上添花之效用,摆脱脱离实践,盲目考证的桎梏。
破解物流行业“考证”困局,尝试另辟蹊径。着眼于从业者个人,对于刚起步的从业者,放低对物流证书效力的期望值,先扎实基础;对于以学历为后盾的从业者,选择考取国家承认或行业协会认证的职业资格许可,例如中高级物流师、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等;对高级物流规划等复合型人才,应扩大知识储备,除运输、仓储、流通等领域外,对贸易、电子化设备、自动化等方面也应有所涉猎,培养国际化思维,熟悉国际物流程序和法规,熟练掌握国际语言,获取具国际权威的英国皇家ILT物流职业资质认证等经国际认证的证书。着眼于政府机关部门,政府出台相关决定对职业资格许可进行筛查,取消不必要的物流资格认证,降低就业者门槛,减轻就业者不必要的负担,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着眼于教育领域,一方面遏制
培训班与职业证书考试一条龙服务的利益链条,节约教育资源,纠正学生对“追证”、“证多不压身”的误解,另一方面构建高级物流人才的培养机制和国际化发展机制,以培养物流本科和硕士生为主的中高端国际化物流人才为导向,加快职业资格许可考核内容的改革,以适应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推进中国物流教育国际化进程。
一纸之证,说轻也轻,说重也重。轻的是重量,重的是实用价值。面对物流行业急剧变迁,我们需要做两件事:一是明确目标,二是有所取舍。物流行业“考证”困局之破解,要杜绝盲目跟风,尝试另辟蹊径,提升自我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让证书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作者单位系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