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训 > 培训 >
物流职业认证之困
来源:第一物流网    作者: 阅读:766 日期:2015-01-13
  编者按:2014年1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决定取消67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而此次取消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量比较大,覆盖领域较广--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有26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有41项,共涉及金融、土地、交通运输、粮食等多个领域。

  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现今物流行业职业认证的发展问题进行反思:物流职业认证是从业者的“镀金”工具还是“敲门砖”?很多物流从业者眼中物流职业认证的具体功用如何?目前物流“考证”的现状怎样?有哪些乱象亟待遏止?在证改力度逐渐加大的今天,物流行业在职业认证上要如何改进和调整?又有哪些先进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图为:物流职业认证之困

     视点一

  “考证”市场亟需规范

  作者:刘明 张伟

  近年来,随着物流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刺激不断扩大,物流教育事业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为了能够增加就业机会、得到市场认可,“考证”逐渐成为了物流行业内热烈追捧的方式之一。

  众所周知,物流专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与增值型的服务行业,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与操纵性,其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鉴于这一特点,由于物流专业技术的不同,与之相对应的“考证”种类是名目繁多,如单证员证、采购师证、电子商务师证、物流职业经理人证等等。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物流“考证”对推动教育体系的发展具有很好地促进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物流“考证”的形式是五花八门,“考证”市场更是极不规范。

  具体说来,虽然近几年我国物流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快地发展,但仍处于发展初期,存在着思想观念落后、教学质量不高、缺乏统一规范的体系制度等诸多问题。这样的教育体系,使得各种与物流相关的座谈会、培训班、报告会等遍地开花,考试科目与职业证书的种类更是多种多样。然而,这些教育培训颁发的物流认证往往都不是权威部门发放的,而是由海关、协会,甚至是企业自发的。因此,这样的考试和证书根本就不具备国际通用性。与此同时,这样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更是“高分低能”,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从发展的角度看,争相办学、广开渠道本应是一件好事,但是,无序的“考证”市场,只会引发行业内的不良现象。

  如今,随着国家对物流行业的重视度不断提高,物流教育模式一定要与时俱进。只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和规范的“考证”市场,才能推动整个物流行业不断地发展与前进。

  首先,要完善物流专业教育体系的法律法规。鉴于物流“考证”市场不规范的特点,国家应尽快制定一套具有权威性的物流教育法规与政策,统一物流“考证”的制度与标准,以形成适用于社会需求的现代物流职业教育体系。同时,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国家还应该加大对物流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给予物流“考证”一些激励政策,如发放培训补贴、降低考试费用等等,让更多的物流人员能够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获取专业的资格认证。

  其次,要规范物流人才培养教育单位的资格审定。建议国家协同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以及物流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一个物流人才培养教育标准。根据这一标准,严格地筛选出部分院校、团体,以及研究单位作为物流人才培养教育的指定单位,并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统一的布置,以及制定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标准。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同时,又可以避免恶性竞争的现象,从而保障“考证”市场更加规范、有序地发展。

  再次,要制定科学的物流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是百年大计,物流人才培养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还要兼顾长远的利益,这就需要国家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物流教育这项工作。一方面,要根据我国的物流发展与经济现状,制订一套科学的物流人才培养教育计划。因为只有有计划地推进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才能避免“考证”乱象;另一方面,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分层次地进行。鉴于学历教育有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之分,物流专业技术的职业“考证“也应分高、中、低层次,并且要按照培训对象来划分业务种类。这样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可以达到各得其所、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可以较快地适应客观实际的需要。(作者单位系陕西科技大学)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