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12年中职组现代物流技能比赛现场,中物联副会长任豪祥等与国外选手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途径主要有两种,即院校培养和社会培训。但是,这两种培养途径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院校培养方面,虽然国内大多数院校都设立了物流专业,但是,培养目标主要为中低端人才与操作人员,而培养中高端物流人才的院校却几乎没有;同时,开设物流从业资格鉴定培训班的正规培训机构极少,当前的物流行业尚未形成接受再教育系统参加物流专业培训的热潮,而培训机构也没有开设培养中高端物流人才的培训班。因此,这种体制下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只能适用于一般基层工作,根本无法胜任于中高端层面的管理工作。
在社会
培训方面,大多数物流企业在人才培养上,仅仅是对自身的操作流程进行一般的上岗与在职培训,并没有专业的物流讲师对其进行深层次的辅导与研究;同时,许多从业人员又因上班时间与收入不高等原因,往往没有参加系统培训的合适条件。因此,这样的培训体系根本不利于从业人员的深层学习与职业发展。
纵观整个行业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与知识上的差距。特别是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观念与知识上的认识不足,是导致物流人才匮乏、行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国家应该重视对物流的宣传与引导,认识现代物流,接受现代物流理念,为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创造一片良好的发展环境。
首先,作为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现代物流理念,强化现代物流知识的培训。一是要加强对各级政府和经贸部门分管领导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现代物流业的领导与决策能力;二是要加强对广大物流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现代物流业的管理能力;三是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现代流通业的适应能力。与此同时,国家还应该加大对物流人才培训的资金扶持力度,对积极参加物流培训的从业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补贴,使更多的物流企业和物流人才从中受益。
其次,为了与国际物流接轨,建议国内物流相关行业协会和教育机构共同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适时引进一些国际先进的物流培训体系,并结合中国的发展现状,推出中国物流行业及国际通用的资格认证
培训,以完善物流人才的培养机制。
再次,为了进一步改善物流人才的生存状况,建议由物流行业协会牵头组织,根据各个物流企业的不同需求,适当聘用一些高校专家、物流咨询公司专家、培训机构讲师为资深物流顾问与培训讲师,有针对性地对物流企业制定战略目标、提供物流发展方案与培训员工,从而为企业物流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作者单位系北京中科华正电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