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训 > 培训 >
车管人才之 “渴”何解?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 阅读:899 日期:2015-06-09
       伴随着国内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开始朝着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这也带来了车队规模的迅速扩大。而司机和车辆数量的快速膨胀,使得原来粗放的车辆管理方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于是,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开始在车辆的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上下起了工夫。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于车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但是在实践中,我国在此类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方面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造成我国的车管人才队伍处在青黄不接的状况之下,使得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缺乏,成为影响物流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一大掣肘。那么,究竟该如何缓解目前的车管人才缺口?促进这一群体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其专业素养?

  搭建平台 交流促提升

  小王是济南一家物流公司的车管员。大学毕业进入公司之后,才开始接触车辆管理的工作。由于经验少,他在工作中时常遭遇“卡壳”的情况。“很多老司机抛出来一个汽车方面的专业知识,我就无从招架了。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我。我一直希望能够有机会和行业里的前辈交流,多学些他们的经验,来充实自己。”小王说。

  像小王这样,感觉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和经验不足,跟不上业务发展要求的车管人员并不在少数。对于他们来说,很多时候缺乏的并不是提升自己的意愿,而是机会。不少车管都表示,平时缺乏统一系统的培训,只能在实践中摸爬滚打,一点点的积累经验。所以,他们不仅希望能从同行那里学习到更多先进经验,同时对于专业化的学习和提升也极为渴求。

  其实,为了满足车管经理对于同行交流的强烈渴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装备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装备委)从2013年开始,一直通过车管沙龙的形式,提升车管的素质,同时为这一群体创造更多交流的机会。


邵伟杰是一位有着三十余年工作经验的资深车管

  而小王在去年也借助车管沙龙这个平台,结识了资深车管邵伟杰。“除了活动现场的当面请教外,邵老师还给我留了联系方式。平时,我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难题,随时都可以找到他咨询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获益匪浅。”小王说。

  据了解,让小王感觉收获颇丰的车管沙龙活动,装备委目前一共在各地举行了16期。每一期,他们都根据车管的需要设置不同的主题,并邀请相关专家、业内人士展开交流。进入今年,装备委更将沙龙这种形式进一步“升级”成了峰会。截至目前,他们已经先后在福建、北京召开了两次货运车管的区域峰会。“通过装备委搭建的平台,不少长期奋战在一线的车管经理得以和业内的优秀同行充分交流,汲取新的知识和经验。”装备委主任马增荣表示,下一步,他们还将联合地方物流协会和相关装备、信息化企业,将这样的活动持续开展下去,以惠及更多的车管人员。

  制定标准 职业化破冰

  在马增荣看来,当前物流行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整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同时,信息化等手段也被企业越来越多的采纳。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对于车管人员来说,必须想方设法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结构,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要求。

  要实现车管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就必须上升到一定的层面,要实现标准化。但目前并没有一套成熟的、专业的理论体系。而且专业培训机构,以及资格认定机构也处在缺失的状态。这已经成为挡在车管人员职业化之路上的一道鸿沟。


如何对车辆、人员进行有效地管理,考验着车管人员的水平

  对此,邵伟杰也直言不讳地说:“有物流师而没有车管师的尴尬,让数百万台车辆的管理者没有行业执业和管理标准。希望能有一个行业性、权威性的认证机构来对车管人员实施培训,并且对其职业技能加以考核,并设置专业的从业资格证书。”

  据悉,针对车管人员的这种现实需求,装备委正在会同中物联培训部,共同推进车管师职业资格标准的体系制定,以及相关培训教程、教材的审核。待这些工作完成之后,装备委会以此为基础,启动相关的培训、鉴定和认证工作。装备委希望通过这一系列工作,全面提高物流车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车管群体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进而提升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