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繁荣、美丽的“花城”,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职院”)在经过3次华丽转身之后,成为民航局第一所独立设置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并在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日前,广职院又有多本教材荣获“‘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风雨兼程14载,伴随着广职院的发展,教材建设成果不仅记载了广职院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作成果,而且对广职院日新月异地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特定岗位群为目标、培养高技能和职业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所学的知识必须具备岗位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从中国民航出版社已出版的教材来看,广职院的教材内容体系主要有基础教材、专业教材和实训教材。基础教材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其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思维方式,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如《民航职业素质教程》、《民航职业道德》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专业教材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并紧紧围绕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而编写的,如《飞机载重平衡》、《民航货物运输》、《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修理》、《新编高职高专民航概论》等。实训教材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研究、改革创新能力,包括试验、实训、毕业实习、毕业作业等所需要的各种实践指导性教材,如《飞机维修工程基本技能指导》。此外,为了与国际接轨,培养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广职院还编写了双语教材,如《国际物流运作实务》等。
加强校企合作
注重专业教材实用性
教材,尤其是民航特有专业教材的建设与改革,是民航职业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这不仅是民航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优秀的教材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学院领导始终把教材建设作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荣获“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称号的广职院院长吴万敏,在谈到高职院校如何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找到适合自身的特色发展道路时强调:“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建设基于行业标准的精品课程,开展融合行业标准的教材建设。”为有效地将行业标准融入教材建设中,广职院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成功地开发职业教育教材,既离不开准确把握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也离不开企业提供的前沿信息和技术支持。作为“21世纪高职高专民航运输专业规划教材”之一,《飞机载重平衡》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离港部门、载重平衡部门的大力支持,从而获取了大量来自一线的案例,丰富了教材内容,增强了教材的实用性。据主编万青教授介绍,本书在编写之前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尽量贴近航空公司生产的实际需要,根据航空公司对学生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的要求进行编写。由于飞机载重平衡不仅关系到航空公司的经济利益,而且与飞行安全直接相关。航空公司对载重平衡相关岗位提出了“零事故”的高标准,并对其运行管理的各个方面加强了培训和监督。《飞机载重平衡》教材自出版以来,已加印多次,还被其他民航院校选作飞机载重平衡的教科书;各大航空公司也相继统一购买该书,作为培训教材。由于这本荣获2005年“中国民航总局优秀教材”一等奖的教材,是离港系统中载重平衡系统的指导用书,广职院争取到了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培养综合素质
强化基础教材建设
如果说能力培养是高职教学的主线,那么建立与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完整的基础课教学体系,则是高职教学目标的基石。在注重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学院也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从而能够更好地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工作中。
为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工作做实、化无形为有形,学院以课题立项的方式来强化教材建设,为浩繁复杂的教材编写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在“民航高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建设项目中,广职院课题组开展了民航高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组织从事职业素质教育和研究的教师依据民航各岗位的特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行业特色,编写了《快乐起飞——民航高职学生入学教育教程》、《民航职业素质教程》、《民航职业道德》、《民航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实施手册》等系列民航高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教育丛书。
一本好的教材不仅内容要适当,而且结构要新颖、合理。例如,《民航职业素质教程》,民航人才必备的职业素质是其内容设计的核心。紧紧围绕这个核心,此书阐释了民航人才思维素质、民航职业心理素质、民航职业交往、民航职业化形象、民航职业习惯、民航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民航员工的职业素质评估、民航行业的岗位素质要求等内容。在结构安排上,则辅助于教与学,并通过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职业素质测评、训练与思考等环节,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当中,深入了解职业素质的构成要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的职业素质培养。通过学习与训练,学生能够了解民航职业素质的相关知识,为顺利就业和将来的事业发展打好了基础。
站在学科前沿
鼓励开发新教材
在矢志不移、坚持不懈地推进教材建设中,广职院教材建设成果显著,这与广职院上下齐心协力、共同致力于人才培养的根本使命分不开。据广职院教务处副处长史晓强教授介绍,学院领导非常重视教材的建设工作,不仅积极带头编写教材,而且在政策上鼓励教师结合课程建设推出新教材。比如,教材的出版直接与职称评审挂钩,在出版经费上给予有效支持,积极为教师争取利益与稿酬等。为保证教材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学院制订了教材建设方案。同时,坚持教材的择优选用原则,确保高质量、有特色的教材进课堂,保证教学质量。在学院领导的统一领导下,教务处严格管理,统筹协调教材工作,为教材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管理和政策保障。目前,广职院已初步建立了适应教学改革和发展,反映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符合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行业特色的教材体系。
勇于站在学科前沿,是学院教材建设工作开拓创新的力量之源。在物流业成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之际,根据民航航空物流高价值和高技术含量的特点,广职院于2011年组织编写了“航空物流系列教材”。其中,《国际物流运作实务(双语教程)》《进出口货物报关》《航空快递进出港业务》《电子商务》《货运市场营销》已经出版,《航材管理》《民航快递实务》《航空快递收益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仓储实务》《机坪操作》等即将于今年下半年在中国民航出版社出版,相信此套丛书的出版,必将有利于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航空物流人才,促进航空物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高职院校教材建设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基础工程,非个人之力所能完成。除文中所提到的教材外,广职院更多的优秀教材在使用中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与好评,这不仅是对教材的认可,也是对编写者和院校教材建设所取得的成果的最大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