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物流全媒体12月2日讯(微信:cn156news )
目前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资源面临很多问题,在很多领域都出现了资源不足的问题,例如目前传统地单纯依托学校自身建设实验室,无法完全实现设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构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完善。
一、校企合作多元化课堂授课是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以物流产业为例,2015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达220万亿元,从事物流活动的企业法人单位数超30万家,物流岗位吸纳的从业人员总数超过3000万人,行业人才缺口较大;同时由于产业服务对象较为广泛,区域需求差别较大,行服务水平差异化明显,因此学校选取的培养重点不易把握,动态性较强,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发展迅速,高等院校自身的研究领先于产业发展存在一定难度,对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压力加大。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校企多元化的合作,将企业资源全方位引入教学课堂,开展远程物流实景互动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未来将实现“现场+远程”“理论+操作”“老师+师傅”的多元化教学理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构建双师共同教学的人力资源体系,同时还可以利用微信、微课、论坛等多元化形式,全方位地提升物流类专业的教学质量。
在上述模式下,专业课程的课堂设计将会与企业资源更多的互动,特别是仓储、运输、配送等与专业实际作业结合紧密的课程,将会有更多地应用。为了更好地推动该项工作,可以将专业类课程适度分为不同类型,以便合理地制定策略,实现多渠道的课程建设模式。在企业的选择过程中,要注重实际教学内容更新的时效性问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从而更加真实反映物流产业发展的前沿现状,体现高等院校教学的适度前瞻性。以深圳地区为例,包括中海集团物流有限公司、盐田港集团、顺风集团等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先进性,企业资源较为丰富,为开展这种合作提供了良好支撑。在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资源池后,可以依托云计算技术整合现有的企业教学资源,在制定统一服务标准、技术要求后,将企业的“信息孤岛”整合成为具有共享性的平台资源;同时依托平台服务的理念,构建公共云资源和企业私有云资源互动融合的综合类平台。在实现教学资源描述、采集、利用等一系列标准化的基础之下,可以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按照企业任务驱动模式设定教学思路,形成教育用资源。在适当的情况下,该模式可以与VR技术相结合,丰富高等院校专业实验室资源,构建实验室与企业互动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强化企业的资源的参与度。
二、构建新型教学环境的措施建议
本项目重点是提供差异化、模块化、分层次的教学服务,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需要,以不同的形式嵌入到自身教学过程之中,形成专业人才培养全方面的支撑体系,同时将开展各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辅助相关项目推动。
1.做好教师授课视频类资源建设,提供理论教学支撑。以视频的形式大量记录优秀教师的授课过程,突出理论教学的引导作用,可以利用在线或者离线的形式提供该类视频文件,供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性利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2.丰富职业经理人分享视频资源,提供专业化的指导服务。本项目所指的职业经理人是指在某一领域具有较强实际运作能力和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以物流业务为背景,选择重点关键环节,利用本企业资源,以职场实际场景为背景录制该类资源。
3.强化现场作业人员视频直播,形成教学资源互动。充分利用现场作业人员的作业资源优势,将企业变为教学实训的示范教学基地。重点是利用实时直播的方式将实际操作行为作为教学内容进行实时展现,初期建议主要的岗位,包括收货员、卸车员、叉车操作员、仓库文员等纳入其中,在合适的条件下利用提供的网络交互设备可以进行专业化的互动,现场人员共同参与教学过程。
4.录制现场作业人员标准作业视频,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针对关键的作业岗位、关键操作流程进行专门的视频拍摄,形成示范性标准化的操作类视频文件,例如出库作业、入库作业等环节,供教学过程进行对比、借鉴。
5.企业参与教学资料辅助资料建设,丰富教学资源库。以企业相关的技术资料为基础,构建相关的辅助资料,包括作业岗位要求、作业标准要求等,以图片、文档的形式提供给教学使用。该类文档可以通过在线或者离线的方式提供给高等院校。为提高教学效果,可以依托第三方资源提供配套的实验室建设咨询服务,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实验室定制实施。
未来课堂的发展有广泛的空间,为创新合作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在合理的处理好利益分配的条件下,企业将更加深入地介入专业人才培养,为共同提高物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而共同努力。
本文同期刊载于12月2日《现代物流报》第A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