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训 > 院校 >
基于“互联网+物流金融”的平台型物流企业研究
来源:第一物流网    作者: 阅读:935 日期:2017-06-07
  第一物流全媒体6月7日讯(微信:cn156news )


万晓敏

  摘要:我国传统物流金融模式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信息不对称等诸多问题,根本无法满足物流企业发展的资金要求。平台型物流企业的兴起能够解决我国当前物流金融发展的瓶颈问题,更好地满足物流金融市场的融资需求。

  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物流金融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从业务流程、风控体系和区块链运用三方面对“互联网+物流金融”平台型物流企业进行研究,总结出利于行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金融;平台型物流企业;区块链

  一、引言

  “互联网+”指的是一种新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资源分配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深度融合于经济发展的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新经济态势。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服务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等产业的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新经济态势与当今迅速变化、不稳定、全球化的经济环境更为适应,更加满足环境友好及个性化消费需求,因此在工业、金融、商贸、通信、交通等各领域都得到了实质性的应用。

  近几年,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存在巨大的行业潜在利润。然而,一方面,物流企业的运作前期资金投入较大,另一方面,大型物流企业需要开拓新的利润渠道以增强盈利能力,扩大企业规模,再者,资本市场及时挖掘这一新兴业务,物流金融由此产生。我国对物流金融的研究及运用起步较晚,当前被统一认可的物流金融的概念为,在综合物流服务中,金融机构为降低交易成本和业务风险,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对流通环节的货币资金运行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运行的新型金融业务。物流金融业务的参与主体主要为物流企业、金融机构、融资企业,其中物流企业占主导地位,负责金融机构与融资企业之间的联系以及业务经营中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整合分析。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与传统物流金融相融合形成的平台型物流金融企业出现并不断发展,该类型企业借助互联网平台,对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三方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与传统物流金融企业相比,有诸多创新之处,且较好的解决了传统模式中的一些业务难题,为物流金融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二、传统物流金融市场状况

  (一)传统业务模式分析

  当前,我国的物流金融服务主要由一些大型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这些实力较雄厚的企业为了扩大业务范围,增加获取利润的途径,利用自身优势与我国四大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达成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运输和质押的融资服务。现有融资模式如表 1所示。


  由表 1可知,传统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以静态质押为主,且物流企业只负责替银行保管或监管货物,参与度小,承担风险大。但随着业务资金流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融资模式的日益多样化,物流企业越来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并逐渐成为物流金融供应链的核心,传统的运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业务需求。

  传统的物流金融业务流程如图 1所示,具体操作为:融资企业将抵押物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保管,然后物流企业根据质押物向银行开具仓单作为抵押证明,银行审核通过后,为融资企业提供资金贷款,还贷后,银行通知物流企业将质押物归还融资企业,如不能按时还贷,银行将对由融资企业提供的、物流企业监管之下的质押物进行变卖,用所得货款弥补资金损失。


  (二)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市场需求无法满足

  在物流金融业务中,中小企业一般是资金需求方,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16,截止到2015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数量已超2000万家,约占我国已登记企业总数的90%以上,由此可见,该业务有着相当大的市场需求。然而传统的物流金融融资模式对中小企业极为不利,主要原因为:中小企业业务规模小,缺乏抵押的静态资产;在当前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机制下,信用等级不高。因此产生了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瓶颈。

  2、信息不对称,业务风险难以控制

  一方面,传统的金融机构无法对数量众多的企业进行逐一、准确地征信,导致市场供求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物流企业的质押监管水平、资信水平、工作能力及效率无法有效监管,导致业务风险不易把控。2012年,上海钢贸流通行业仓单重复质押问题引发多方债务纠纷,根本原因在于业务操作中各方参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才出现了虚假仓单、仓单重复质押、物流企业与融资方联合骗贷的事故,令金融机构和银行损失惨重,物流金融风险引起广泛关注,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也因此受到影响。

  三、“互联网+物流金融”平台型物流企业

  (一)业务流程

  “互联网+物流金融”平台型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与传统业务流程的最大区别在于,平台型企业作为第四方参与者,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端服务将融资企业、金融机构、物流监管企业传统的物流金融供应链上的三方紧密地衔接起来,实现供应链内部各企业的信息对称、透明化,资金、信息、物流的一体化(如图 2)。利用电子化信息建立统一的融资企业、第三方监管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如图 3),解决企业征信难的问题,同时,传统的业务操作如申请、登记、征信、放贷还贷等均可在统一的平台进行,各方企业数据共享,以达到简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响应、减少业务处理时间、节约企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效果。

  平台型物流企业参与的物流金融业务融资方式与银行间接融资和企业通过股票或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方式都不同,而是通过整合互联网技术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等功能。具体来说,这种模式就是通过采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包括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大数据等),推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企业之间的直接金融交易,并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对质押物进行质押资格认证和追踪,控制业务风险。其优点在于,出资人与融资企业供需信息几乎完全对称;双方交易成本降低;投资融资渠道较容易建立;允许双方或多方的各种金融产品交易同时进行;信息较充分、透明,效率提高。



  (二)风险控制体系

  1、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可视化运营管理系统,规范业务流程操作

  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涉及金融业、物流业的诸多大型核心企业和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为保证所有参与企业的利益,各企业都需了解货物在流通过程中货位的准确性、监管流程规范与否、仓单的真实性以及唯一性、货物保值与否、信息传递的及时性等信息。只有利用大数据、云平台技术才能做到可视化、自动化、标准化,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业务运营中的每一笔数据,从而保证交易的真实性、全覆盖性。

  2、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相关企业信用记录,确保交易安全性

  全面考察融资企业、第三方物流监管企业,避免与不良信用企业合作,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措施。首先,要分析融资企业所处行业,尽量规避高风险行业;其次,对于融资企业和物流监管企业的财务状况、信用状况要尽可能准确地评估,利用互联网优势,分析企业历史信用资料,掌握企业资信信息。最后,要特别关注质押物,正确选择质押物,因为质押物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还贷意愿,主要是确认质押物的合法性和所有权,以及评估质押物的价值。利用互联网平台,调查质押物的历史和当前市场价格,合理确定质押物价值,并设定价格波动的警戒线,实时监测质押物价格的动态变化。

  3、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实现质押物全程监控可视化、信息化

  物流金融风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仓单重复质押,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关注仓位、仓单、货物这三个监管对象。对于仓位和货物管理,物流监管企业必须经过平台的信用认证,确保真实性,并通过平台统一登记,录入货物存储信息,实施智能化仓库管理,货物实时状态、位置的现场数据感知都能够无损加密传输给仓管方、出质方、金融机构;对于仓单管理,平台上所有物流金融业务都使用统一的电子仓单,保证仓单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

  “互联网+物流金融”平台型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和增值服务,通过六大功能系统(如图 4)从信用风险、权属风险、价值风险、操作风险、意外风险、保管风险、处置风险、法律风险八个方面进行全程风控管理,统一收集数据,设立监管和评估指标,提供风险解决方案和手段,形成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力求规避物流金融业务风险。


  (1)信用风险管理

  对第三方物流监管企业以及融资企业建立“失信人”名单,来防范和降低物流金融业务中的风险。

  (2)权属风险管理

  通过有公信力等多渠道证实融资企业对其提供的抵押货物拥有合法的财产所有权,可作为担保品进行融资。

  (3)价值风险管理

  对质押物的市场价格提供实时动态信息监管以及预警,防止银行或金融机构因抵押货物的价格波动而遭受资金损失。

  (4)操作风险管理

  建立统一的标准化流程,规范物流金融业务流程操作,降低因不规范操作导致的风险。

  (5)意外风险管理

  保证质押物在保管期内享有足额的保险,且投保受益人必须是银行。

  (6)保管风险管理

  质押物由银行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监管,并在监管过程中对货物进行全程、有效、实时的跟踪。

  (7)处置风险管理

  帮助银行在处置不良质押物时,提高处置效率,缩短处置时间。

  (8)法律风险管理

  通过有公信力的平台登记和公示,防止重复质押带来的法律风险。

  (三)区块链运用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简单的说,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 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区块链的特征有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和匿名性,目前可应用的领域包括证券交易、电子商务、物联网、文件存储等。

  “互联网+物流金融”平台型物流企业采用行业联合式区块链模式打造了一个透明可靠的统一信息平台,各企业可以实时查看质押物状态,开放式的运营实现信息的透明化,多级加密在信息共享的同时保护企业核心机密和隐私信息不被泄露,信息不可篡改、不可伪造从源头上降低了业务风险(部分应用如图 5示例)。区块链在电子仓单、数字单据、应收账款等方面的应用还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与传统物流金融模式相比,平台型物流企业运用区块链对上下游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整合,提供信息交互、信用记录和物流信息监管等服务,实现融资企业、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信息几乎完全对称,大大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


  五、平台型物流企业对传统物流金融的启示

  (一)“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企业成为供应链核心企业

  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物流企业是连接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的桥梁,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在整合融资企业与金融机构双方的供求信息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而且对于资金供需双方都起到了保证人的作用。“互联网+”背景下,平台型物流企业可以将其集成到的所有物流信息、交易信息和客户资源在其大数据平台上进行整合,并为融资企业提供授信服务,从而形成金融机构、融资方、物流企业三方的信息合流,减少因信息不畅通而造成的沟通问题,促进各方的交互关系。物流企业同时承担了监管、信息沟通、资源整合等多项职责,是业务运作中提高效率、降低风险的关键节点,与传统物流金融模式中只扮演保管者的角色大不相同,已成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

  (二)“互联网+”背景下,业务各方积极参与,达成共赢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金融各方积极参与,组成利益共同体。融资企业及时公开发布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快速响应,物流企业加强信用考核和物流监管,平台型企业加强各方信息汇总和电子化风险控制,各方参与者共同促成业务高效、安全的落地,打破传统模式各企业各自为阵、单打独斗的局面,推动各方企业建立长期、紧密的战略合作协议,努力实现由静态质押监管向动态质押监管的转换,降低物流金融风险,形成互相信任、互利共赢的供应链合作关系。

  六、结束语

  “互联网+物流金融”平台型物流企业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规范的企业信用评估机制;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实现质押货物的全程、实时、准确追踪;区块链模式的运用保证企业信息交流的共享、安全和物流过程的严格控制;在静态资产质押的业务基础上,增加了动产质押融资的业务。这些措施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互联网+”平台有利于提高资金融通效率,降低融资风险,发掘和更好地满足融资方需求,进而促进物流金融业务的稳定发展和市场规模的扩大。

  希望“互联网+物流金融”平台型物流企业为我国物流金融市场解决当前的困境,改变传统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为参与物流金融业务的物流企业指明发展方向。(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华,张毅。“互联网+ ”战略对物流金融的创新模式影响机理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6(4):68-70.

  [2]吴春平。大数据时代物流金融风险控制策略[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3):106-107.

  [3]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 - 2020年)[R].国发,(2014)42号。

  [4]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M].北京: 中国财富出版社,2011 - 2016.

  [5]王鹏。互联网环境下供应链物流金融融资新模式探析[J].物流技术,2015,34:79-80.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