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创历史新高,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然而,在上周河北省人才市场举行的大型综合类人才招聘会现场,记者了解到,中小企业并未因就业形势的严峻而受到青睐,甚至有企业感慨遇上了最难招工期。
求职高峰季,招聘主力军遇“招工难”
在招聘会现场,记者看到,一家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人事经理杨女士,自己一个人坐在招聘牌前,门庭冷落,整个上午未收到一份简历。同杨女士境遇相同的小微企业不在少数,某消防器材销售公司的人事经理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单位从开年以来,每周来人才市场招聘两到三次,已经来了不下10次,公司计划要招20个名额,至今才招到3个人。不少企业都反映今年招聘情况比往年更差,往年这个时候基本上已经招够人了,但今年离招聘目标还很远。
据统计,当天参加招聘的小微企业比例占到所有参加招聘单位的83%。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市场交流部靖昌科长介绍说,中小企业一直是招聘方的主力军,占招聘单位的很大比例。自今年正月初八以来,省人才中心几乎每天都在举办招聘会,但小微企业的招聘情况一直都不乐观。
不再强求经验,只求“踏踏实实留下来”
跟往年“经验”成为应聘者的敲门砖不同,面对招工难的窘境,今年小微企业在招聘中相对降低经验门槛,更加看好工作态度。现场收集到的多张招聘宣传单上,“欢迎优秀应届生报名,不限专业、工作经验”、“应届生毕业生优先”等要求都明确标出。“踏实、努力、肯学肯干”成了多数招聘单位的共同标准。“我们对经验和学历都没有硬性要求,没有经验可以培训,最重要的是能踏踏实实的留下来。”众多人员流动性大的小微企业都发出这样的声音。
面对小微企业自降门槛的“橄榄枝”,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求职大学生对此并不买账,他们总觉得“小公司不正规,去了心里不踏实”。省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鲍志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小微企业规模小,寿命短,资金短缺,前景不是特别明朗,使得小微企业无法更好发挥就业蓄水池的巨大能量。
在一些大学生看来,小微企业太苦太累,这也是他们不愿到小微企业就业的原因之一。在招聘会现场记者遇到一位前来应聘的教育专业毕业生小王,去年毕业后不到一年时间里,她已经在找第三份工作了。“那些小企业每天都有很大的任务量,实在是太累了,根本就坚持不下去”,小王对此抱怨不止。对此,一家知名高校招就处的李莉老师认为,小微企业确实存在工作压力较大的情况,但是小微企业提供给个人的成长空间和机遇比大企业更大,大学生应该调整心态,正确定位自己,要敢于挑战和尝试。
招聘过程缺沟通,企业信息半遮面
许多小微企业的招聘信息不全面,应聘大学生缺乏对小微企业的深入了解,双方信息沟通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小微企业“招工难”。
在招聘现场记者注意到,大多数企业的招聘信息中只公布了招聘职位、要求及待遇,对于公司发展以及相关职位的未来发展等大学生关注的信息,都是寥寥数语甚至并未提及。
面对小微企业语焉不详的招聘信息,不少应聘者也是走马观花,走到招聘单位面前也是没聊两句就走人,并不了解企业情况。一家企业的人事负责人严先生无奈地说:“有的应聘者只看看公司名儿就走,根本没有交流的意思。不肯坐下来,我都没法跟他好好说说工作的事儿。”
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求职者求职意向不清晰,小微企业招聘信息不全面,不仅加剧了小微企业“招工难”的状况,也使得本应该在招聘过程中进行的相互了解,被动地延后到应聘者入职后,磨合期变成了解期,新人频频跳槽便不足为奇。
专家支招
用政策扶持消除毕业生顾虑
求职高峰期却遇招工难,小微企业的招聘难题该怎么解决,小微企业如何吸引新毕业大学生?省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鲍志伦建议,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大学生改变就业观念,同时也应通过政策扶持打消大学生对小微企业发展的种种顾虑。除财税等扶持政策外,建议对招收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数量的小微企业应优先安排提供企业发展资金,优先提供发展信息;高校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就业的,应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等个人发展条件上享受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员工同等待遇。以进一步增强小微企业的吸引力,使小微企业真正承担起缓解就业压力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