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研报 > 政策 >
国务院发布《“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作者: 罗宇编辑 阅读:28180 日期:2022-12-15

物流利好来了!12月15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规划期到2025年。

这是继国务院2009年3月10日发布的首部物流规划《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期三年2009—2011年)和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第二部国家物流规划《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规划期7年2014-2020年)之后的第三部国家物流规划。

但这也是我国首部五年期物流规划。物流业在第二部国家物流规划定位为国家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第三部国家物流规划、首部国家物流五年期规划,也再次显示物流行业地位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规划直言,“中国与世界物流强国相比仍存在差距。”其目标也将是推进中国从物流大国迈向物流强国。

这部规划传达了哪些新信息?掌链·第一物流网本期《物流强国策》带你了解一下。

一、一个指导思想:方针导向

《规划》这么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进现代物流提质、增效、降本,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

掌链解读:相比此前两部国家物流规划,这部国家物流规划有三个新提法值得关注:

一是强调两个统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由于2020年以来的全球新冠疫情冲击仍然存在,全球贸易摩擦等问题冲击我国物流安全。

二是强调韧性安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针对当前全球供应链脱钩断链问题,物流业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韧性建设中作用更加凸显。

三是强调强大国内市场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市场仍是核心地盘,构建支撑强大统一国内市场的现代物流体系是重点。

二、五个发展目标:实现什么

《规划》这么说: 到2025年,基本建成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展望2035年,现代物流体系更加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物流企业成长壮大,通达全球的物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对区域协调发展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更加有力,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目标一:物流创新发展能力和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物流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智慧物流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物流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学研结合机制进一步完善,建设一批现代物流科创中心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铁路、民航等领域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市场活力明显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物流企业和知名服务品牌。

目标二:物流服务质量效率明显提升。跨物流环节衔接转换、跨运输方式联运效率大幅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较2020年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多式联运、铁路(高铁)快运、内河水运、大宗商品储备设施、农村物流、冷链物流、应急物流、航空物流、国际寄递物流等重点领域补短板取得明显成效。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物流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

目标三:“通道+枢纽+网络”运行体系基本形成。衔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完成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基本形成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骨干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物流干支仓配一体化运行更加顺畅,串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多元化国际物流通道逐步完善,畅联国内国际的物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枢纽经济发展取得成效,建设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

目标四:安全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高。提高重大疫情、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物流对经济社会运行的保障能力。冷链物流全流程监测能力大幅增强,生鲜产品冷链流通率显著提升。货物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铁路货运量占比较2020年提高0.5个百分点,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铁路、内河集装箱运输比重和集装箱铁水联运比重大幅上升。面向重点品类的逆向物流体系初步建立,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清洁货运车辆广泛应用,绿色包装应用取得明显成效,物流领域节能减排水平显著提高。

目标五:现代物流发展制度环境更加完善。物流标准规范体系进一步健全,标准化、集装化、单元化物流装载器具和包装基础模数广泛应用。社会物流统计体系、信用体系更加健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行业协同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掌链解读:几个关键数据值得记住:

一、物流成本降低什么程度?到202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较2020年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202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35.2万亿元,202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6.7万亿元,降低两个百分点就是了不起的进步。

二、物流基建发展什么成果?完成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基本形成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骨干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三、运输结构优化什么程度?中国公路运输占运输结构中过高,长期达75%。到2025年要“货物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铁路货运量占比较2020年提高0.5个百分点,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铁路、内河集装箱运输比重和集装箱铁水联运比重大幅上升。

三、11大物流工程:重点的事

《规划》这么说:

工程1 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程:优化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实现东中西部物流枢纽基本均衡分布。发挥国家物流枢纽联盟组织协调作用,建立物流标准衔接、行业动态监测等机制,探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合作模式,形成稳定完善的国家物流枢纽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改造。

工程2 铁路物流升级改造工程:大力组织班列化货物列车开行,扩大铁路“点对点”直达货运服务规模,在运量较大的物流枢纽、口岸、港口间组织开行技术直达列车,形成“核心节点+通道+班列”的高效物流组织体系,增强铁路服务稳定性和时效性。有序推动城市中心城区既有铁路货场布局调整,或升级改造转型为物流配送中心。到2025年,沿海主要港口、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新建物流园区等的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力争达到85%左右,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全面实现铁路进港。

工程3 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创新工程:在重点领域梳理一批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培育一批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创新模式、代表性企业和知名品牌。鼓励供应链核心企业发起成立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联盟,开展流程优化、信息共享、技术共创和业务协同等创新。研究制定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行业标准,开展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对标。

工程4 数字物流创新提质工程:加强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动交通运输、公安交管、市场监管等政府部门和铁路、港口、航空等企事业单位向社会开放与物流相关的公共数据,推进公共数据共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数字化、网络化、协同化物流第三方服务平台,推出一批便捷高效、成本经济的云服务平台和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广一批先进数字技术装备。推动物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树立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

工程5 绿色低碳物流创新工程:依托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开展绿色物流企业对标贯标达标活动,推广一批节能低碳技术装备,创建一批绿色物流枢纽、绿色物流园区。在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加快建立天然气、氢能等清洁能源供应和加注体系。

工程6 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工程:现代供应链创新发展工程。总结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经验,开展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培育一批示范城市和示范企业,梳理一批供应链创新发展典型案例,推动供应链技术、标准和服务模式创新。制造业供应链提升工程。健全制造业供应链服务体系,促进生产制造、原材料供应、物流等企业在供应链层面强化战略合作。

建立制造业供应链评价体系、重要资源和产品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提升制造业供应链智慧化水平,建设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化供应链服务体系,深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应用。选择一批企业竞争力强、全球化程度高的行业,深入挖掘数字化应用场景,开展制造业供应链数字化创新应用示范工程。

工程7 国际物流网络畅通工程:国际物流设施提升工程。培育一批具备区域和国际中转能力的海港、陆港、空港。发挥国家物流枢纽资源整合优势,加快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完善物流中转配套能力,加快形成“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高效集疏运体系;开展航空货运枢纽规划布局研究,提升综合性机场货运设施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稳妥有序推进专业性航空货运枢纽机场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增量提质工程。

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作用,提升通道物流服务水平。加强通道物流组织模式创新,推动通道沿线物流枢纽与北部湾港口协同联动,促进海铁联运班列提质增效。推动通道海铁联运、国际铁路联运等运输组织方式与中欧班列高效衔接。

工程8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工程: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程。到2025年,面向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和主销区,依托存量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群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整合集聚冷链物流市场供需、存量设施以及农产品流通、生产加工等上下游产业资源,提高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网络化水平。探索建立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的安全检测、全程冷链追溯系统。

产地保鲜设施建设工程。到2025年,在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支持建设一批田头小型冷藏保鲜设施,推动建设一批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培育形成一批一体化运作、品牌化经营、专业化服务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运营主体,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运行模式,构建稳定、高效、低成本运行的农产品出村进城冷链物流网络。

工程9 应急物流保障工程:研究完善应急物流转运等设施和服务标准,对具备条件的铁路场站、公路港、机场和港口进行改造提升,建设平急两用的应急物资运输中转站。完善应急物流信息联通标准,强化各部门、各地区、各层级间信息共享,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物流保障、组织指挥、辅助决策和社会动员能力。

工程10 现代物流企业竞争力培育工程:支持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加强软硬件建设,壮大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领军企业,参与和主导全球物流体系建设和供应链布局。支持和鼓励中小微物流企业专业化、精益化、品质化发展,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现代物流企业。

工程11 物流标准化推进工程:研究制定现代物流标准化发展规划,完善现代物流标准体系。加强多式联运、应急物流、逆向物流、绿色物流等短板领域标准研究与制订。制修订一批行业急需的物流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物流单证、智慧物流标签标准,以及企业间物流信息采集、信息交互标准和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应用开发、通用接口、数据传输等标准。完善包装、托盘、周转箱等标准,加强以标准托盘为基础的单元化物流系统系列标准制修订,加快运输工具、载运装备、设施体系等标准对接和系统运作,提高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

推动完善货物运输、物流园区与冷链、大件、药品和医疗器械、危化品等物流标准规范。推进危险货物在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环节标准衔接。加快制定智慧物流、供应链服务、电商快递、即时配送、城乡物流配送等新兴领域标准。推进面向数字化与智慧化需求的物流装备设施标准制修订。积极参与国际物流标准制修订。

掌链解读:十一大工程,可以理解物流基建提升、物流供需协同、科技赋能物流、绿色低碳发展、物流网络建设、应急物流建设、企业竞争力提升、标准化发展。与第一部和第二部国家物流规划相比。这部五年规划的新点一是国家物流枢纽、二是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三是企业竞争力提升。

1、国家物流枢纽:是在2018年提出来的,也是第二部国家物流规划落实的后期提出的。2018年12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发布《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到2025年基本形成“通道+枢纽+网络”运行体系成为国家顶层设计。

2、现代供应链政策部署,始于2017年国务院首次部署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此后商务部联合工信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八家单位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工作。

3、物流企业竞争力。物流业强不强,要看龙头企业强不强。全球500强企业中,目前入围的中国物流企业仅中远海运集团、顺丰集团,中国物流企业整体竞争力还不强,但随着中国物流集团、京东物流、菜鸟物流等发展,预计更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附:


11.png

12.png

13.png

编辑:罗宇

底图.jpg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