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央行行长易纲亮相2018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这是他担任央行新一届“掌门人”后的首次公开亮相。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金融政策”这一主题下,易纲回顾了2017年的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并用三句话概括了金融监管的三大方向,包括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金融业的改革和开放、打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重申稳健中性货币政策
在阐述央行主要工作时,易纲谈到的第一个话题就是货币政策。易纲指出,央行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中性,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总体上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
在分析人士看来,央行的主要政策不会因为更换“掌门人”而发生本质的变化,尤其是货币政策。
事实上,今年以来,易纲在公开场合多次谈到货币政策。在出席全国两会答记者问时已有表态,易纲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的新提法主要是针对金融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而言的,我国的经济目前稳中向好,看松或紧要看实体经济、“三农”等薄弱环节以及创新领域是否能及时得到信贷的支持,同时也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能不能够创造防风险并且平稳推动金融改革的环境。
3月19日,在宣布任职央行行长后,易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接下来央行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金融改革和开放,保持整个金融业的稳定。
对此,500金研究院院长肖磊指出,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延续周小川时期的政策,目前中国经济各类问题都是结构性的,很难用比较激进的政策去解决,稳健中性实际上也是一个防守型的政策,适合当前的情况。
在具体操作上,易纲表示,央行适时适度运用价格工具,预调、微调,充分发挥好利率杠杆的调节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他同时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对M2和社会融资规模提出预期增量的指标,要在控制好总量的前提下,结构上更加注重质量提高,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此外,发挥货币政策结构引导作用,积极运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定向降准等结构性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支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金融业开放三规律
改革开放40年来,金融业对外开放在推动国民经济改革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未来的金融业开放,易纲表示,将积极推进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并提出了金融业开放的三条规律。
具体来看,易纲指出,金融业作为竞争性服务业,要遵循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金融业对外开放要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相互配合,共同推进;金融业的开放要和防范金融风险并重,金融业开放程度要与监管引领相匹配。
“如果遵循这三条规律,我们就会不断地将金融开放推向前进。”易纲进一步说,“我们已经放宽了外资金融服务公司开展信用评级服务的限制,明确了银行卡清算机构、外资准入的政策。同时,进一步放宽银行、证券、保险业股比的限制。未来还要继续推进放宽市场准入等一系列的改革。”
他强调,放宽或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并不意味着不要监督。外资机构准入和开展业务的时候,仍然要按照相关的法律进行和内资一样的审慎监管。所以,放开股比限制实际上是内外资一视同仁,内外资收到的审慎监管是一样的,这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所要求的。肖磊指出,推动金融业的改革和开放,这也是一个比较长远的战略,中国要打造金融强国,改革和开放是必须要经历的。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金融改革开放的一些新举措,可能会主要集中在金融行业的对外开放,尽管中央已经宣布了相应的改革方向,但具体落地执行的细则仍没有出台。
重点整治“金融三乱”
谈及潜在的金融风险时,易纲表示,目前,中国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金融风险,主要体现为:宏观上仍然存在着高杠杆的风险,特别是企业部门的杠杆依然较高,部分国有企业的杠杆居高不下,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问题、居民部门杠杆率较快上升,都值得关注。
易纲直指部分领域和地区的金融三乱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具体为,不规范的影子银行快速上升势头虽有所遏制,但存量仍较为庞大;一些机构在没有取得金融牌照情况下非法从事金融业务,部分非法金融活动借金融创新和互联网金融之名迅速扩张等;少数野蛮生长的金融控股集团存在风险,抽逃资本、循环注资、虚假注资以及通过不当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等问题较为突出,带来跨机构跨市场跨业态传染风险。
“这些风险的存在,我们要提高警惕。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有很好的条件做好风险防范的工作。”易纲说。
针对上述风险,易纲一一给出了解决方案。易纲指出,要稳住宏观的杠杆,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的调控框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提高系统性风险的防范能力,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稳步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此外,要深化金融和其他领域,特别是关键领域的改革。
易纲还指出,要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尽快补齐监管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