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训 > 培训 >
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来源:第一物流网    作者: 阅读:2802 日期:2016-11-11
  第一物流全媒体11月11日讯(微信:cn156news )

  北京联合大学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科理论体系和现代物流技术发展相结合、专业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依托校企合作和物流信息技术研究优势,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建设模式”和“以实践环节为主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物流工程技术人才,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应用、创新能力。

  第一,根据国家物流业发展需求确立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中明确了物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提升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推进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在深入物流行业进行物流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北京联合大学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系统的管理学、工学理论基础,掌握智能物流系统优化能力、物流设备控制与集成能力以及物流信息系统设计能力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具有物流技术和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第二,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构建。

  构建了以专业能力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物流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并以信息技术为主线培养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慧物流技术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其一,校企合作构建 “三位一体”的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围绕应用型物流工程人才培养重点开展建设“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一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二是教师主导性学习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结合;三是校内教学活动与校外实践活动的结合。以实际项目驱动完成主要能力课程组的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方法研究。


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其二,依托物流行业建立校外产学研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群,构建稳定的企业实习运行机制。

  基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北京通州物流基地、北京奥运促进发展委员会、北京顺义空港物流基地、北京平谷陆港物流基地和天津港开发区等物流行业,开展城市物流配送、物流系统规划与控制、物流信息化服务、物流自动化仓储管理等领域的校外产学研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基于教育部——IBM合作项目,开展IT技术为核心的供应链物流信息化课程体系建设和学生创新研究基地建设。

  在深化与美国IBM、德国西门子公司、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与北京通州物流基地签订校级“产学研基地共建合作”协议并开展了人才培养和园区建设方面的合作,并开展与百丽集团、DHL、中国远洋集团物流信息化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学生实践、实习生招聘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工作。

  其三,基于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中俄国际教育合作,与俄罗斯莫斯科交通大学开展联合物流人才培养和专业领域的教育和科研合作;与美国西切斯特大学进行教师进修和物流学术交流;与德国BBW教育集团进行物流教育合作;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和科罗拉多理工大学开展面向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学术交流;与台湾建国大学开展智慧物流的联合人才培养、国际认证和学生暑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第三, “三位一体”的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的建设与实践。

  其一,实际项目驱动完成主要课程组的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方法研究;

  其二,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性研究相结合,校内实验与实地实践相结合;

  其三,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建设“两个基地”,即依托国际知名企业建设校内应用性人才培养教学与学生创新基地和依托物流行业的校外产学研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

  其四,进一步深化“导师制”,围绕教师研究方向和科研课题,结合物流行业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创新研究小组,开展技术研究和社会服务,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素质。

  第四,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教学应用。

  案例教学是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两者相辅相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课堂的管理者和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该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出实际典型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地思考、分析和讨论。通过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方法可以深入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

  第五,今后的建设目标和研究重点。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需要,首都物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应用型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综合与创新能力需求和新技术的应用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所以对国际化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知识体系整合等方面还需要继续凝练和提升,这是今后的我校物流工程专业建设的重点工作。

  (作者单位系北京联合大学物流工程专业)

本文同期刊载于11月11日《现代物流报》第A6版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