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走进韵达内蒙古包头网格仓,就深深地被它标准的门店建设、先进的交叉带分拣设备、工作人员整齐的着装所吸引。看着一车又一车的包裹在交叉带上穿梭,分拣人员忙碌操作的身影,用技术升级服务的画面在这一刻具象化。
近年来,韵达内蒙古包头网点大力投资,靠着自动化设备和贴心服务,稳健发展。自2010年开始,韵达包头网点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也用实实在在的技术升级,为当地消费者和商家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快递服务。
从零起步,分拣设备更新迭代
2010年,韵达包头网点成立,场地仅有二三百平方米,网点只有两辆面包车,每天处理五六百票包裹。
随着电商的蓬勃发展,网点业务量迅速增长,为了提升服务能力,网点在2013年搬迁至1000多平方米的新场地,并率先引入普通流水线,虽然还是采用人工标记分拣,但效率提升了不少。当时,这一创新举措在同行中引起广泛关注,众多同行纷纷前来学习,相继引入流水线。
2018年,包头当地规划了快递园区,韵达包头网点再次搬迁至新场地,扩大场地面积,引入双层交叉带,不多久,网点负责人李晓巍又投入了更先进的交叉带分拣设备,目前交叉带加辅线一小时平均能处理1万件包裹,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快递小哥的工作效率,也提升了包裹分拣的精准度。
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业务量,李晓巍今年还计划在昆都仑区和高新区再分别投建一个分拣场地,届时将有效缓解现有网格仓的分拣作业,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
“以前每天光分拣就要花费两三个小时,现在半小时就能装车出发。”在网点干了8年的快递员王师傅说,“特别是交叉带机器上线后,包裹上的电子面单一扫就自动分到对应区域,特别方便,省时又省力。”
末端服务,铺设快递柜便利消费者
韵达内蒙古包头网点的业务以派送为主,揽收为辅。为了做好末端服务,网点负责人李晓巍积极响应相关部门的号召,大力推进快递进村工作。为了能把快递送到偏远村子,李晓巍在昆都仑区的张家营子设立了方便周边十六个村子包裹中转的站点,在村里小超市合作设点,在每个村子投放快递柜,并投入派送车辆和人员进村派送。目前虽然投入大、回报少,但极大地便利了村民的生活。刚开始一个村一天才几件包裹,如今,这些村子的快递量能送到四五十件,老乡们再也不用骑车到镇上取快递了。
张家营子村的李大爷现在成了快递柜的“常客”:“以前取个快递要骑三轮车去镇上,来回十多里地。现在家门口小卖部就能拿,我孙子的玩具、儿子寄的药,走两步就到!”
在城里,网点和同行联手开了100多个门店驿站,最近还提供“无人驿站”的建设支持,二级网点只需提供可以把快递柜装在室内的场地,其余由韵达包头网点投资建设并上门安装。24小时都能取件的便利举措,不仅提升了派送效率,也增强了网点与分部的合作紧密度。
两家试点门店运行下来,居民都说“下班再晚也能拿到快递,特别省心”。
家住昆区试点驿站旁的小区居民刘女士点赞:“我们双职工经常加班,快递柜就在单元楼,扫个码随时取,下雨天也不怕包裹淋湿了。”
智能系统,创新服务好管家
韵达包头网点始终坚持以服务为核心,不断升级服务模式。2014年,网点开通了包头首个以400开头的客服电话,专门用于查件和下单,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咨询和售后体验。
三年前,网点又在包头天府广场组建了15人的客服团队,其中10人专门帮二级网点处理包裹咨询。现在团队积极拥抱科技,都在使用韵达推出的智能客服“小达机器人”,像改地址、催件这些常见问题,小达机器人都能自动回复,极大地提高了客服的工作效率,保障了服务质量。
当地一家特产老板张先生笑着说,“机器人客服24小时在线,客户半夜改地址也不用打电话找人,合作特别踏实。”
韵达包头网点在管理方面也不断创新。网点管家、客户管家APP等数字化工具的引入,让网点经营者能够随时随地查看数据,精准掌握经营状况,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对于当地卖酱牛肉、瓜子的商家,网点还用智能系统结算运费,帮着老乡们把特产卖到全国。
网点负责人说起这些年的变化很感慨:“最早我们四五个人挤在200平方米的小仓库分货,现在用无人驿站给客户送件,行业发展的太快了。”的确,从最初的简陋场地到如今的现代化物流园,从人工分拣到智能化分拣设备,从简单的快递服务到全方位的物流解决方案,韵达包头网点始终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不断创新和升级,让每个包裹跑得更快,让收快递变成一件省心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