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物流地产 > 园区 > 仓储 >
星巴克以物流成本高回应“暴利门”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
   作者: 阅读:302 日期:2013-11-08

沸沸扬扬的星巴克“暴利门”事件,在央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以及公众的一片冷眼当中归于平静。但星巴克方面将商品价格放高归咎于中国仓储物流成本较高,却值得反思。

对于中国食品和餐饮行业来说,由于行业集中度不高,专业物流体系建设不完善,确实存在整体物流成本比发达国家高。但也应该看到,有一些餐饮龙头企业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另外,同属连锁属餐饮行业的肯德基、麦当劳,在中国市场也未见价格比美国高出多少。如果仓储物流成本高之说,不是星巴克回应中国媒体的强词夺理,那么或许说明星巴克在中国的物流体系还不够完善。

星巴克事件的背后,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注意到了我国食品物流中存在的问题。生鲜食品经营者物流管理观念落后、物流是否外包选择不当、国内食品物流基础设施的落后、缺乏集约化物流体系以及行业规范缺失等,都造成了我国食品物流成本高居不下。正处于升级发展阶段的中国连锁餐饮市场,也亟待强化供应链管控,强化与社会化物流的合作,实现与专业第三方物流的联动发展。

观点一

不管是内资企业也好外资企业也罢,不管是餐饮业也好,其他业态也罢,只要有心,用心,物流成本的空间不是不可以压缩的。而降低了的物流成本不就是企业的利润,不就争得了产品的降价空间吗?还用得着像如今这样,摊上点事就赶紧遮遮掩掩、四处辩驳吗?

 别再拿物流成本说事(张签名)

最近,全球知名咖啡连锁店星巴克(Starbuck)在中国市场陷入“暴利门”事件,引发业界广泛关注。令人意外的是,中国媒体批评星巴克牟取暴利,华尔街并不买账。截至北京时间10月23日收盘,星巴克股票价格逆势上涨1%。不仅如此,中国舆论对于星巴克“暴利门”也不以为然。

大多数分析人士都以辨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此次事件,认为简单加减成本比较价格并不可取,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价格歧视和产品暴利的现象较难存在。

笔者也以为,其实央视这回犯了一个刻舟求剑式的错误,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类似的指责,也许会得到少数愤青们的呼应,但这次,呵呵呵……

不过,星巴克的自我辩驳也显得多余,尤其是将“暴利”原因推诿于物流仓储成本过高,就更显得强词夺理甚至可笑了。不容否认,中国的物流成本确实还高于欧美各国,但是由于物流成本只是构成物价的一部分甚至只是一小部分,因此我国的整体物价水平(除却房价和星巴克咖啡)还是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水平,也是不争的事实。

而且,星巴克所抱怨的这些客观原因,对其他餐饮企业就不存在吗?据笔者所知,由百胜负责物流配送的肯德基、由夏晖负责配送的麦当劳,不都没被人们指责暴利吗?好像也没听说他们亏损。更别说在实力和规模上远不如星巴克等跨国企业的中国众多中小餐饮企业了。

前面说了,要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星巴克拿物流成本过高为自己开脱自然不足道,央视将此事提升到民族大义上说事大概也属伪命题,但不管怎样,餐饮业物流成本还有下降空间却绝对不是个伪命题。不用举别的例子,就拿星巴克的同类百胜旗下的肯德基说吧,看看人家是如何控制物流成本的?

百胜的食品分为冷冻、冷藏和常温三种存储温度,冷冻一般控制在-18℃,冷藏温度是1—5℃。百胜最终考虑的是如何去控制成本,所以他们采取的是这样的配送方法:自置一批冷藏车,负责冷冻食品的配送,冷藏食品和常温食品的配送工作则外包给其他公司,而一些供应商可以配送单一温度的食品比如面包和饮料,就由供应商直接把货送到餐厅,这样百胜所付出的物流成本也会相应的降低。运输成本是最大项的物流成本,所有别的职能都应该配合运输作业的需求。因此,适应实际的运输需求,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就很重要。而朝九晚五的作业时间表只会限制发车和收货时间,从而限制卡车的使用。如果配送中心实行24小时作业,卡车就可以利用晚间二次出车配送,大大提高车辆的时间利用率。百胜在实际物流作业中,一般会将餐厅分成可以在上午、下午、上半夜、下半夜4个时间段收货,据此制定仓储作业的配套时间表,从而将卡车利用率最大化。

由此可见,不管是内资企业也好外资企业也罢,不管是餐饮业也好,其他业态也罢,只要有心,用心,物流成本的空间不是不可以压缩的。而降低了的物流成本不就是企业的利润,不就争得了产品的降价空间吗?还用得着像如今这样,摊上点事就赶紧遮遮掩掩、四处辩驳吗?

(作者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观点二

社会上的冷链物流资源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链物流业的共同配送。通过共同配送来提高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进而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帮助企业节省大量的资金、设备、土地和人力等;同时,企业还可以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扩大市场范围,消除有封闭性的销售网络。

冷链共同配送待建立(王晓雯 李瑞芝)

实际上,不只有星巴克在中国的市场价格要比欧洲等地区略高,哈根达斯也存在着内外价差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食品物流体系尚未成熟,尤其是食品冷链的发展十分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尽管我国对冷链物流越来越重视,国家对冷链物流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是,大部分的学术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对我国目前冷链物流发展状况的研究上,缺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比较。也就是说,凭借我国目前的食品物流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正是这一差距,使得我国食品物流成本偏高,进而也就导致了星巴克、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的价格要高于其他国家。

虽然,中国加入WTO已有十余年,贸易市场的逐渐开放,使得我国各类商品的物价水平开始转向国际化标准。但是,由于物流技术的滞后,国内部分商品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然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只有提高食品冷链的技术水平、完善冷链物流的体系建设,才是改变内外价差的关键。

鉴于冷链物流的特殊性,物流企业要想在短时间内完善冷链体系建设,这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及国家的政策支持。然而,这是不切实际的。那么,我国又该如何提高食品冷链的物流效率呢?

笔者认为,社会上的冷链物流资源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链物流业的共同配送。通过共同配送来提高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进而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帮助企业节省大量的资金、设备、土地和人力等;同时,企业还可以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扩大市场范围,消除有封闭性的销售网络。通过冷链物流集中化处理,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冷链车辆的满载率,还可以节省冷链物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进而提升冷链商业物流环境,改善整体社会生活品质,不再出现像星巴克一样的内外价差问题。

(作者单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观点三

星巴克针对央视的暴利指责作出辩解,称中国物流仓储成本高。因星巴克拒绝提供具体的成本数据,笔者无据对此作过多的言论。虽然不见得星巴克的“中国物流高成本说”站的住脚,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食品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反思我国食品物流问题(赵媛 张长青)

近日,央视报道同款同量星巴克拿铁咖啡,在中国售价为27元,而在美国芝加哥的售价折合人民币为19.98元,在印度孟买售价折合人民币仅为14.6元。因星巴克在中国的售价比在印度孟买贵了几乎一倍,央视批评星巴克在华暴利。

星巴克针对央视的暴利指责作出辩解,称中国物流仓储成本高。因星巴克拒绝提供具体的成本数据,笔者无据对此作过多的言论。虽然不见得星巴克的“中国物流高成本说”站的住脚,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食品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有数据显示,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18%,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尤其是生鲜食品的物流成本偏高。当国外发达国家的生鲜食品物流成本已普遍降至商品总价格的20%以下时,我国的生鲜食品物流成本仍占70%左右久居不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以下介绍其中的几个方面:

第一,物流管理观念没有建立。物流管理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经营者尤其是生鲜食品经营者想要节约成本必须从物流管理入手。而许多企业并没有物流管理的意识,在决策经营时忽视物流成本,自然而然,这些企业在物流方面的发展脚步便会放缓。

第二,在是否选择物流外包的问题上抉择不当。对某些企业而言,如若选择物流外包可能会大量节约成本从而提高利润,但是却因为有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而做出自营物流的决定。他们为了赚取物流这一并不擅长领域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机会成本。相反,另一些完全有实力和能力去做自营物流的企业,却选择了物流外包,结果把一块巨大的利润蛋糕拱手相让。

第三,基础设施的落后。以冷链物流运输为例,或者因为我国车辆的制冷技术和工艺相对落后,对温湿度的控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又或者因为我国专用于冷冻运输的车辆数量严重不足,许多生鲜食品大量败坏而造成了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

第四,缺乏集约化、标准化的物流体系。经济学告诉我们,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会先减少,后增加。针对目前情况看来,物流管理要想降低成本,就要适当扩大规模。这就需要建立集约化、标准化的物流体系。如果能整合资源,进行集约化、标准化配送,“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高”的问题解决起来可能会容易许多。

第五,物流规范的缺失。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物流法律规范的缺失。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物流法》,仅有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的法律规范,例如针对速冻食品物流的《速冻食品物流规范》。众所周知,食品安全和食品运输是分不开的,但是作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法规《食品卫生法》却没有规定食品在运输流通中的安全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可见,食品物流法律规范缺失现象严重。这样必然会造成食品物流方面法律体系的混乱,会出现某些问题无法可依,而某些问题却又会遇上法律冲突的问题。

另一方面,食品物流标准缺乏而且既有标准往往流于形式。据统计,我国食品质量标准有3000 个左右,但与食品物流有关的仅100 多个。食品物流标准对食品物流的保障和支撑明显不足。不仅如此,既有标准也往往流于形式。例如《速冻米面食品行业标准》规定了食品运输、仓储、配送中的具体环境控制要求,但事实上这类产品的装运过程大多是在露天而不是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运输车辆也以普通卡车居多。即使使用冷藏车,其操作规范和控温设备也未必符合标准。

中国物流高成本问题亟待解决,中国物流成本的降低不仅需要经营者的努力,更需要政府、法律的支持。

(作者单位为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

观点四

有人说,在华推高价是星巴克的价格歧视。其实,星巴克也是利用了一些国人崇洋的心理,以为洋货都代表高品质,以为用洋货就体面,这也是一些外资餐饮企业在中国推高价品的原因。

  差价不只是物流问题(蔡璐)

1971年,星巴克家族在美国诞生,此后漂洋过海,走到了世界各地。

某日,星巴克家族举办聚会,众兄弟们纷纷炫耀着自己在各个国家的“丰功伟绩”。

刚从法国回来的大哥说:“法国人特别讲究浪漫,客人来到我的店里,每人手捧一杯咖啡,一坐就是大半天,我的店里人气可旺盛了!”

从英国回来的二哥十分不服,说道:“这算啥!英国人都讲究时效性,每天,我光送外卖就忙得不亦乐乎,我的店里销量特别好!”

这时,从中国回来的三弟得意洋洋地说道:“行了,你们都别争了,谁都不如我!在中国,我的身价倍涨,我的营业利润率几乎是你们的16倍!”

众兄弟听后,纷纷向三弟投向了崇拜的目光……

不错,同样一款星巴克饮品,中国的市场价格就要比欧洲等地区高出三分之一。在其他国家,星巴克如同一款街头饮品,人人都能消费得起;在中国,星巴克却如同一件奢侈品,只有爱面子的小资人士才愿意消费。为什么同样一款星巴克饮品,内外价差却如此悬殊?

 有人说,在华推高价是星巴克的价格歧视。其实,星巴克也是利用了一些国人崇洋的心理,以为洋货都代表高品质,以为用洋货就体面,这也是一些外资餐饮企业在中国推高价品的原因。

星巴克方面解释称,中国市场尚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有很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而且中国门店数量少,使得某些成本相对较高,如物流、仓储。不可否认,中国的物流成本确实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据统计,近几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一直维持在18%左右,比美国等发达国家高出1倍左右。但是,同样是来自国外的肯德基、麦当劳,一样要面对物流成本高、商业租金高等问题,然而,肯德基、麦当劳怎么就不存在内外价差的问题呢?

对于陷入“暴利门”的星巴克,请不要将过错全部归咎于中国的物流高成本上。如果真要责怪中国物流成本太高,那么,请先反思,你的物流做好了吗?如果你已经做好物流了,又怎么会出现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呢?

当然,作为中国本土连锁餐饮企业,也要对自己打量一下,我们是否建立了一体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体系,是否最大程度优化了供应链管控?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