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物流地产 > 园区 > 仓储 >
海外建仓 自主车企争夺“最后一公里”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 阅读:349 日期:2014-06-24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让世界市场变成平的,人们可以轻松地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商品,中国制造的高性价比迅速突显出来。

以苹果4S手机壳为例:俄罗斯卖6美元,中国卖3美元,还包邮。但是,这种优势要真正发挥出来也不容易,物流是一道坎儿。虽然价格低一半,但是当地的商品可以很快到手,而中国产品要等至少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行。价格优势和买家对等待时间的容忍度博弈之后,很多消费者还是因过长的物流周期望而却步。

汽车行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物美价廉让很多国家消费者动心的同时,远洋物流不畅却流失了很多潜在客户。尤其是,物流成本过高使厂家牺牲了很大比例的利润,使售后服务环节水平难以提高,让消费者不能放心。最重要的备件供应环节,完全依赖于经销商的订货,厂家无法控制。

特别普遍的问题是,经销商谁也不愿意压太多的库存,而厂家又没有建立起完备的备件供应体系。其中当地没有备件仓库,使“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很难解决,给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成了中国汽车出口的瓶颈,解决这个问题迫在眉捷。

海外建厂 缓解整车物流难题

中汽协统计,2013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市场跌破100万辆大关,出口量为97.73万辆,比2012年下降7.5%。其中乘用车出口59.63万辆,比2012年下降9.8%;商用车出口38.10万辆,比2012年下降3.5%。

面对不利局面,为了扩大出口量,国内主要自主品牌企业都在尝试海外建厂。比如长城在俄罗斯的工厂已经颇具规模,而奇瑞的海外工厂数量截至去年年底已经达到17个,长安汽车也已在马来西亚、越南、伊朗、乌克兰和美国建立了5个海外工厂。当前最新的消息是,奇瑞汽车未来5年内计划在马来西亚投资兴建一座整车组装厂,而上汽在埃及的合资生产企业将于6月份正式投产。

在海外建厂之后,中国汽车企业能够避免被征收高额关税,同时也满足各国政府本地化生产的要求,配套相应的产品研发、市场调查等部门,更好地生产出适合当地情况、符合该国标准的汽车产品。与此同时,一直困扰中国汽车企业的整车出口物流问题有所缓解,而汽车散件出口将逐渐成为主流。相对于整车,汽车零部件包装存储相对容易,运输成本要低很多,可以成批量的供应给工厂。

除了这些最直观的因素,缓解海外售后服务难题也是中国企业加速海外建厂步伐的重要原因。因为与国际大企业相比,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服务网络小、难到位,而在当地建厂后,可以构建一个强大的售后服务系统。

海外建仓 直面备件物流困局

但是,保有量的增加和工厂的建立,使备件物流面临新的考验,在规模还没有大到可以吸引备件供应商在工厂附近建厂的背景下,整车厂的备件仓库供应迫在眉捷。

海外建仓概念很简单,就是在当地市场建设大型的仓储中心,将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等商家的产品进行整合,这样可以根据商品需求的情况,调整物流深度和广度,科学地决定“某种货的数量”和“多少种货物”等问题。

电商领域的海外建仓已经走在了前面。最新的消息是,在哈尔滨的乐狐网、华夏天元空港物流增源区、黑龙江俄速通物流有限公司等3家对俄企业,已启动或准备启动在俄罗斯境内建仓,以期解决快递慢邮的尴尬。当俄罗斯买家下单,卖家即可告知海外仓发货,抢占“最后一公里”。此外,刚刚在美国上市的京东欲通过“海外建仓”实现全球扩张,接着又是义乌小商品生产厂商也准备通过海外建仓抢夺海外市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个思路在汽车行业也同样适用。尽管目前中国汽车出口遇到了困难,但是每年出口规模也在100万辆左右,部分品牌在个别国家已经形成很大的保有量,比如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市场。此时,做好老客户的服务越发重要,因为可以提高产品的口碑,尤其在目前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

另外,海外建仓还可以成为车企的盈利点。虽然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建厂的很多,但模式却不同于国内的合资企业,绝大多数国外工厂均是当地合作伙伴主导工厂的建设和管理,中方企业主要进行产品生产授权,目的还是为了促进产品出口。这样其实就损失了很大的利润,而海外建仓可以做为一个突破口,提供相关的加装、改装等业务,同时也可以成为一个体验中心,起到品牌推广的作用。

争夺终端 亟待重新整合供应链中国汽车出口十多年时间,很多企业很长时间都是走短平快的路线,工作的重心是卖车,而不是围绕整车的一揽子服务。这种“卖一辆是一辆”的思路是典型的游击队打法,在市场空间大,竞争力小的时候,尚有先入为主的优势,但随着竞争对手进入,很快就会处于下风,结果就像“熊瞎子掰苞米”一样。

而海外建仓意味着彻底改变以往的游击打法,改为“阵地战”,要建立“根据地”,那就彻底地改变了整个供应链体系。汽车出口从整车出口为主转变为散件出口为主后,市场开拓的重点也从以往的开拓当地经销商关系,与国外的成熟渠道合作,改为与这些公司一起开拓市场,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样做可以拓宽盈利点,更容易站稳脚跟,但同时也意味着投入的增大。最明显的就是海外仓储中心的建设,在这个节点上将面临与世界同行一样的难题,就是如何调节库存与市场需求的关系。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使成本在可控的范围内,考验着中国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另外,因涉及到与当地代理商的配合,海外仓库与经销商的库存要有统一的信息平台管理,这样在确定库存量的时候可以参照经销商的数据,实现更科学的规划,使整个备件供应链由经销商订货和厂家供货的单向模式,转变成厂家和经销商共同管理库存的双向模式,保证整个供应链高效运转。

总之,中国品牌汽车出口,从单纯地卖产品向卖全套服务转变是大势所趋,哪个企业解决好相关的问题,必然成为未来出口的主流。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