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谷物:政策支持今明两年新建仓容1000亿斤
2014年6月25日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做好粮食收储和
仓储设施建设工作,研究完善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东北地区和南方稻谷产区为重点,决定今明两年新建仓容1000亿斤。
粮食仓储的严重供给不足状况影射出农产品供应链的重大商机
过去十年以来,中国粮食年年增产。2005年全国粮食产量为4.84亿吨,到了2013年已经达到6.02亿吨,折算新增加了2亿吨。仅仅在2011-2013年三年间,新增的粮食就合计约有1亿吨。与此相对的,粮食在增加,但库容并没有改变。同时,国家不断提高粮食收储价格,这使得收储新增加的空间越来越小,成本越来越高。
政府主导型粮食储备体系
我国储备粮体系的承储主体是政府组建的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和地方政府建立的国家储备粮承储企业,投资主体是中央、地方政府,储备成本较高。但包括社会企业、农民在内的社会储备粮成分非常缺乏,或者说还没有列入国家储备的计划系列之内,社会投资于国家储备的比例还非常低。
智慧粮仓成为粮库发展的新方向
智慧粮仓是运用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式,充分利用物联网、商业智能、云计算、SOA和ETL等技术,精确采集粮食存储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并整合到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上,实现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粮库信息化管理模式,同时粮库信息管理平台对所有数据进行数据挖掘、综合分析,从而达到对粮食
仓储企业进行科学、高效、低成本、绿色生态的管理。
投资建议:看好实体粮库及智慧粮库相关上市公司
据民生证券的推测,实体粮库领域以及智慧粮仓及相关的物联网领域得到政策支持,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处于农产供应链上游的科技型和制造类公司以及下游的物流企业将会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