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物流地产 > 园区 > 仓储 >
京东和李宁牵手一年就生娃叫开放仓!阿里服饰在乎不?
来源:第一物流网    作者: 阅读:664 日期:2016-10-24
  第一物流全媒体10月24日讯(微信:cn156news  )

  今年上半年,女鞋知名品牌达芙妮深陷关店潮,从2015年到今年7月底,关了1277家实体店铺;美邦3年间关掉了1500家店铺;森马2年少了500家店面……似乎从前两年开始,传统服装品牌陷入关店潮后,就再也停不下来。

  同样深陷困顿之局的李宁,却在今年3月宣告,终止3年亏损实现首次盈利,引来了舆论一片讨论声和同行的一阵羡慕嫉妒恨!

  而据业内人士分析,供应链优化、库存周转效率提高、大数据预测在其转型中提供了强劲助力。而这几方面的改进,则与京东物流的合作有莫大关系。

  为此,第一物流全媒体·现代物流报(微信:cn156news)记者专访了京东方面,探讨李宁物流开放模板是否可以直接复制到其他传统品牌。


京东仓储物流部、开放平台部、规划部总监郑研

  李宁&京东

  ——开放物流的优质样板

  ① 双方英雄所见略同,牵手已一年。说起两者间的合作,还要回溯到去年下半年,双方联合召开战略合作发布会。

  据悉,期间,两家一直在谈创新思维,讨论电商、零售、物流的发展趋势,“发现双方在很多方面有相似的看法,尤其是物流上的优势吸引了李宁”。京东仓储物流部、开放平台部、规划部总监郑研告诉记者。

  最终在去年12月份达成了战略性合作,由京东为李宁提供华北地区的线上线下物流服务。

  ② 物流上进行仓储开放合作。“这项合作,是李宁在电商业务领域的一次新的尝试,也是京东物流开放的一次重要实践。”

  郑研表示,原先李宁在华北地区有北京仓、天津仓跟一个华北地区的产地仓,京东将其整合成一个仓,仓储用地一下从3万多平方米降低到2万多平方米。通过这个仓,李宁发往华北地区门店的小批量B2B商品、网上各平台的C端消费者订单的物流服务全部由京东负责。

  “这个模式的优势就是对商家仓库进行整合,缩减仓储用地,实现了经销商与门店商品库存的打通,B2B模式下实现库存共享和成本集约,降低了管理成本。”

  多盘库存变一盘库存

  改变传统供应链

  ① 传统服装行业仓配线上线下不交叉,造成多线仓储冗余。在以往,服装行业的仓储配送模式相对复杂,由产地仓、销地仓跟门店组成。

  产地仓对接生产工厂和销地仓,承接工厂生产的商品,之后配送到各个销地仓。再由销地仓覆盖当地的门店,小批量、多批次向这些门店补货。而在线上,设有专门的电商仓库,工厂直接向这个仓库供货。

  这样就形成了线上线下两个完全不交叉的仓配链路,会带来各自条线的库存冗余。

  “但我们发现,随着电商渠道的销量快速增加、线上专供逐渐消失、线上线下商品一体化,供应链有一部分是重合的。”

  ② 多平台开店多盘库存,供应链不优。此外,传统的服装知名品牌一般在京东、天猫等各个电商平台都有旗舰店,一个平台整一盘库存,多个存库对应C端,其库存量、成本、效率都达不到最优。

  “如果所有的库存都能整合在一起,由一个盘子供应所有渠道,那么库存会降低、资金流会更充沛,同时提升供应链效率。”

  仓储开放的O2O想象力

  “更值得看重的是其在O2O上的想象空间跟发展潜力。”郑研认为,随着线上线下平衡的融合时代到来,物流数据分析能提供更准确的销售建议与更好的消费者体验。

  “京东物流的沧海系统可以接入商家的外部订单数据,智能分析出商家的订单分布、销售数据、消费行为、周转数据等核心价值数据,并根据商家的销售目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估,为商家提供库存优化报告。”

  例如消费者在网上下单,最近的门店直接发货。消费者逛门店时,看中一双鞋,却没有合适的尺码,这时候就可以从附近有库存的门店调货至该门店。消费者在某种鞋款上的订单量很少就能直接指导前端设计。

  类似这样的场景,都是原先线上线下仓配不交叉模式做不到的。但“这是大势所趋”。

  李宁盈利京东贡献值几何

  今年3月,李宁实现盈利,这距离双方的初次牵手仅仅半年有余,真要说对其盈利的贡献,或许还值得商榷。

  不过,不可否认京东的物流仓储开放对李宁的转型变革是一大助力。

  京东方面分析认为,主要在四方面助攻李宁:

  ① 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联姻,带来的粉丝效应:京东李宁年中的战略合作发布,给外界带来很大的想象力,提升了关注度跟流量。

  ② 创新思维碰撞:京东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带给了李宁这家传统的运动服装品牌很多的创新思维,转变了其金融模式跟物流模式。

  ③ 优化供应链:物流仓储开放提升了李宁的供应链效率。在仓储成本上,整合多仓合并,面积从3万多平方米下降到2万多;配送上,京东211配送提高了购物体验,统一了仓到门店的配送频率跟标准,提升了派送到店效率;操作成本上,京东计算过,京东的收费与李宁原先的成本投入相比更低。这种供应链成本、效率上的优化也助力了李宁的盈利。

  ④ 降低库存、指导前端:非常重要的是京东对库存配送的统一管理对企业的前端设计有指导作用。“未来一定会是C2B时代,通过大数据对网购人群画像,可以精准描绘出一个社区甚至是一个人的购买能力、个人喜好、购物倾向等特征。”

  而京东对线上线下的供应链统一管理能够更为精准地描绘出针对一个品牌,受众的需求。再将这些信息反馈给设计生产的前端,帮助品牌更贴合消费者心理。

  而在物流领域,这种管控跟预测意味着能让库存无限接近零库存,并且可提前备货到相应网点跟门店,进一步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

  复制倾向于大品牌

  ① 李宁样板可复制。虽然京东与李宁的物流仓储开放模板在华北地区取得了成功,但是否代表,这种模式适用于更多服装品牌甚至是传统品牌呢?

  京东内部人士表示行业本质是一致的。“一方面,C2B定制化的时代,意味着物流可控可预测,因此李宁样板模式适用于很多品牌企业;另一方面,京东在跟其他服装品牌谈合作时发现,这些企业反映的问题与李宁有很大的相似性。”

  ② 线下实力跟业务量是复制关键。经过总结,京东认为开放物流模式更适用于大品牌。“有品商概念,对品质服务追求比较高;有品牌实力,尤其是线下门店的实力;最后是线上线下业务量都要足够大。”

  ③ 解决线下利益问题是前提。但在合作前,京东提醒,有一些前置问题需要品牌优先思考。

  从李宁样板来看,首先要充分考虑传统渠道中经销商的利益问题。一旦线上线下一盘货,门店担忧线上分走流量是肯定的。如何消除这些门店的顾虑需要品牌先行做好准备。

  尤其是加盟门店问题,商品物权掌握在店主手中,怎样保证他们不扰乱价格秩序,同时保障这些门店的利益。

  或许要通过回收一定量的商品物权,或许要在保证利益的前提下事先定好价格、宣传等规矩,加强管控。但无论如何,最后所有门店在一个系统内可视可控,对外售价统一管理等是必要条件。

  “对于加盟门店来说,只要自身利益得到保障,是非常愿意统一管控的。所以并非完全要通过回收物权的方式来做。李宁在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但因为自营门店的成果影响了加盟门店,最后实现了线上线下统一联动。”

  分拣环节

  缓解“双11”等大促压力

  对于即将迎来的“双11”,京东方面认为物流仓储开放有“治堵”的药效。

  “大促期间的爆仓,其实集中在分拣环节。”以温州举例,在温州只有两个分拣中心,但却集中了奥康、意尔康、红蜻蜓等多个服饰品牌,大促期间的爆仓成为了必然。

  而京东物流仓储开放可以从技术角度跟团队能力来解决爆仓问题。

  ① 成熟稳定的系统,京东可以通过灵活调配,实现从全国不同的仓库发货,分散分拣压力,技术性解决分拣难。

  ② 专业成熟的团队,京东的物流团队因为自建的缘故,责任感、归属感更强,作战能力跟服务质量有保障。

  “最后一公里”跟阿里或是阻力

  但即使京东物流仓储开放解决了分拣难题,能提高效率、购物体验,降低成本,或许最后一公里跟阿里在服装行业极具优势的渗透率会成为模式推广的难点。

  ① 自建物流末端配送压力暂难解。虽然京东能通过自身自建物流解决分拣困境,但成也萧何败萧何,最后配送问题也是自建物流的痛点。

  一旦合作品牌队伍扩大,“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压力也会随之扩大,尤其是到了大促期间,京东自有的物流人员如何完成一拥而上的雪花般的订单?根据近几年的经验,虽然京东的物流有口皆碑,但大促期间的延迟却也成为常态。

  尽管京东的看法认为大促未来会趋于理性化,“即使‘双11’还会搞促销,但时间线会拉长,波峰波谷不会像现在这么明显。”然而,现实是,目前依然还未达到京东认为的理性状态。

  这种情况下,如何克服末端配送爆仓,还得看京东今年的“双11”表现。

  ② 竞争对手很强劲。再者,淘系电商平台在服装领域的占比跟话语权毋庸置疑。京东也承认与阿里的竞争“肯定有”。

  对此,京东内部人士表示:“未来电商销售模式大的方向一定会是去中心化,当品牌影响力上升到大于平台影响力时,话语权也会增强,对于平台的粘性就会越来越弱。

  而相反,在融合时代下,对于一盘库存覆盖各个渠道的需求就更迫切,这时候这些品牌就会寻求能提供集合式物流服务的平台合作。”

  然而,无论如何,这也只是京东认定的未来。对现在来讲,京东即使说:“某些平台开放性不足,解决办法京东有”,但各个平台在与品牌签订合同中的限制条约已然造成了阻力。

  但有句话或许能看出京东抢食阿里的信心:“未来,谁能为品牌商带来更大的商业利益,谁就越能引起品牌商合作的兴趣。”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