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供应链金融 >
宋华:从诺亚踩雷事件看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三)
   作者: 阅读:1333 日期:2019-07-15
        近日,诺亚踩雷事件发生后,立刻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无独有偶,就在诺亚踩雷事件发生的同时,日前再度曝出中原证券资管产品中枪福建省闽兴医药有限公司22亿应收账款事件。一时间,供应链金融成为了众多投资者望而却步的领域,风险已经成为供应链金融中最炙手可热的词语。
        为此,早上有位朋友问了两个问题:一是供应链金融暴雷为什么最近如此频繁?二是作为投资者,如何才能控制风险,避免损失?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 宋华)
        供应链金融暴雷事件为何频发?
        针对第一个问题,可能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这两年自从P2P受到广泛关注和强监管以来,大量原来投资P2P以及其他金融形态的机构开始转向新的热点,即供应链金融,认为这是金融领域新的投资方向。一时间,大量的机构急于找到资产,进行投资,而忽略了对基础资产的尽调和管理,甚至一部分企业将之作为新的资本投资热点。这一趋势本身就违背了供应链金融开展的前提条件。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在于通过牢牢地把握业务结构、流程和资产,在充分知晓和控制交易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基础上,结合外部的金融机构,让资金安全地进入实体产业,保障资金安全;同时又通过稳定的产业运营,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及时回笼资金,获得合理回报。而投资者一旦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盲目投资供应链金融,其结果只能是一地鸡毛。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供应链金融是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因此,客观上讲,供应链金融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得巨额回报,或者说利率不能太高;相反,如果将之作为资本运作的手段,必然会出现铤而走险的事情,出现较高的违约率。
        二是,供应链金融由于是立足产业运营而进行的金融活动,因此,经济和产业的波动必然会对金融活动产生直接影响。这两年来,由于很多产业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大力提升竞争力,产业的变动较大,加之很多中小微企业天生竞争力不足,资源和能力都非常欠缺,一旦市场下滑,经营出现困难,虚构贸易骗取资金,或者拿到资金跑路走人就成为必然现象。
        因此,在中小微企业能力不足、信息不充分的状况下,金融机构要有效推进供应链金融,既需要充分了解掌握借款方的产业、经营情况和资产状态,又需要谨慎安排资金供应。
        笔者曾经提及在中国推行供应链融资,一方面不能长借长还(即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中长短贷款),而应当采用短借短还(即只能实施短期借贷)的方式;另一方面不能跑的太远太大(即一次性大规模提供资金)。而应当采用小步快跑(即借一点还一点)的方式,其原因正是基于此。
        而这一原则在投资方大力推动所谓的金融业务创新,以及赶上金融服务实体的热点和浪潮的冲动下,早已抛在了脑后。
        如何控制供应链金融风险?
        至于第二个问题,这就涉及到推动供应链金融活动过程中,如何看待和管理风险。从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要求看需要运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特别是大数据分析和其他各种分析工具(如物联网、区块链、机器学习和生物识别等),同时运用供应链业务流的把控和参与主体的画像,全面反映供应链运营的真实状态以及参与主体的真实信用,从而有效控制信用风险。
        特别是在供应链金融日趋网络生态化,供应链参与者日益多级化,以及随着互联网发展,信息出现过载的状况下,通过有效的手段更加全面、细致、精确地全面刻画业务和参与主体的状态,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关键。
        具体来讲,智慧化信用的确立需要实现新的“六化”原则,即“行为场景化”、“资产穿透化”、“管理精细化”、“经营预警化”、“信息治理化”、“声誉数字化”。
        ① 行为场景化:指的是为了有效地控制信用风险,需要综合运用数据分析和信息处理,对供应链网络上下游企业结构进行刻画,从而真实地反映核心企业、借方以及相关利益方在业务场景中的位置和状态。
        诸如,作为借方的中小企业、其他关联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状态、网络的紧密程度、各主体在网络中的位置、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构、影响和被影响的程度等。借款方与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开展状态,包括与前几位供应商和客户的交易的比例以及持续程度等。
        ② 资产穿透化:就是要借助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清晰地刻画和反映供应链运营中的资产和资产的流动状态。具体来讲,对资产的把握主要是能清晰地反映资产的结构,以及资产的价值状态,并且能够渗透到资产的细颗粒度管理。
        ③ 管理精细化:主要针对供应链运营和业务的管理状态,一个组织供应链运营管理的效率越高,说明其竞争力越强,从而极大降低了供应链金融风险。
        一个企业管理精细化的程度,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企业的供应链运营管理能力,如库存天数或者库存周转率;二是商业信用的体现,即应收账款的天数减去应付账款的天数,这一指标直接反映的是一个企业为其客户提供的信用水平。
        ④ 经营预警化:这是从收入自偿的角度而言,收入自偿反映的是供应链金融中所有潜在的风险能够以未来确定的收益所覆盖,一旦未来的收益性受到挑战,金融的风险就会增大。因此,企业的账务状态和经营能力等均会对供应链运营风险产生作用,进而影响到金融安全。
        具体来看,要能预见性地判断一个企业的经营状态,就需要从多方面衡量和反映其经营绩效,这包括交易的历史盈利率、品类覆盖程度,利息保障倍数,进项出项的状况等以税务为基础的财务数据等等。
        ⑤ 信息治理化:包括了交易数据管理、规则确立、信息安全、数据流分析管理以及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等。
        ⑥ 声誉资产化:在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中,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需要充分刻画客观能力和预测性声誉两个维度。
        具体来讲,客观能力性的声誉刻画可以反应为银行信用、业界资质、交易性行为等,而预测性的声誉刻画可以表现在通过工商、税务、反洗钱等第三方数据基础上的主体画像,两者结合运用,就能更为全面地把握借方的整体信用程度。
        基于上述综合性的风险体系的建立,才能使资金的安全性得以保障,防范供应链金融中的欺诈现象。
        由此也可以看出,投资者要能真正进入供应链金融,控制供应链融资风险,既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产业、行业环境以及企业的状况,实现供应链征信(即将传统信用调查手段与产业供应链运营信用调查结合),又需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和手段,搭建体系化的金融科技平台,实现信息数据获得的及时、全面和持续,才能通过多方校核确保交易和资产的真实性,资产安全得以实现。
        否则,盲目投资供应链金融,只会使之成为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伤心地和滑铁卢。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