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涛教授: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G30成员;北京市优秀教师;商务部市场调控专家、国内贸易专家、电子商务咨询专家;农业部农产品市场流通专家
2017年10月19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办的“‘互联网+’农产品产业链质量安全监管研讨会”在北京-湖北大厦举办;洪涛教授受邀做“农产品电商生态链安全监管模式创新”主题报告。
导读:
1、我国是农产品生产、贸易、消费大国
2、农业产业化、农产品供应链平台创新
3、农产品冷链物流创新体系、因素及思路
4、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生态体系现状
5、多种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模式及案例
6、农产品电商生态圈网络监管模式
7、我国商品追溯的运营与发展趋势
一、我国是农产品生产、贸易、消费大国
(一)我国7种农产品居世界第一
(1) 2016年我国农产品总产量达到202870万吨 (不包括木材产品6683立方米),中国的7种农产品产量在世界上都是居第一位的,如棉花、油料、肉类、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2) 2015年我国粮食“十二连增”,2017年我国粮食“十四连丰”仍然超过6亿吨,连续4年超过6亿吨。
2010-2016年我国农产品产量表(万吨)
2004-2016年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表
(二)我国农业正在转型升级
由追求速度向追求效益
由追求产量向追求质量
追求产品向追求品质、品牌、服务
(三)新的转型升级时期提出新的要求
二、农业产业化、农产品供应链平台创新
(一)农业产业化特点
(二)我国农业产业化4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2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它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公社体制下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旧的农业耕作模式,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在这个时期,农产品开始迈向商品经济,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涌现,农村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了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
第二阶段:1993-2001年
1992年,在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起源于山东省潍坊市。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农村改革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原有的农业运行机制和生产经营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高速发展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说,农业产业化的产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多种矛盾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具有必然性。
第三阶段:2001-2016年
2001年我国加入WTO,至今已经16年,我国农业产业化步入新的阶段。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的背景下,降低农业贸易保护程度,逐步实行“走出去”战略,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资金管理方式及新的经营理念,促进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加入WTO后的几年中,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平均可达10%,远高于之前10年年均6%左右的增长速度。
第四阶段:2017年至今
2017年我国进入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表现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由追求速度向追求效益转型、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型、由追求产品向追求品质、品牌、服务转型。
2017年5月10日是中国品牌日。
2017年是中国农产品品牌促进年。
据统计,我国有各类家庭农场87.7万个 ,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188.8万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38.6万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2.9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115万个。
三、我国农产品流通新格局
“七区二十三带”农业产业化布局
北粮南运、北出南进、中粮西运、南菜北运、南糖北运、西果东运、西杂东运、南果北运
2015年9月1日,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出台《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
提出建设8大市场集群:
东北市场集群、京津冀市场集群
陕甘宁市场集群、中原市场集群
长三角市场集群、长江中游市场集群
成渝市场集群、珠三角市场集群
100个重点市场建设。
八大粮食物流通道: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华东沿海、华南沿海、京津、西南、西北
优先发展沿长江、沿陇海两条横贯东西的线路,以及沿海、沿运河、沿京哈、沿京沪、沿京广、沿京昆六条连通南北的线路。推动粮食跨境物流的衔接与合适,逐步构建与八大粮食物流通道对接的进出品口粮食物流通道。
中蒙俄经济走廊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中巴经济走廊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关于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指导意见》:至2020年,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超大、特大城市及具备条件的大城市,市域(郊)铁路骨干线路基本形成,构建核心区至周边主要区域的1小时经济圈;其余城市群和城镇化地区具备条件的城市启动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工作。
小结
四、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生态圈
1.“三P”条件
即农产品原料的品质(Produce)、处理工艺(Processing)、货物包装(Package)。要求原料品质好,处理工艺质量高,包装符合货物的特性,这是农产品在进入冷链时的“早期质量”。
2.“三C”条件
即在整个加工与流通过程中,对农产品的爱护(Care),保持清洁卫生(Clean)的条件,以及低温(Cool)的环境。这是保证农产品“流通质量”的基本要求。
3.“三T”条件
即“TTT”[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容许变质量(或耐藏性)(Tolerance)]理论。该理论表明:(1)大多数冷冻食品的品质稳定是随着食品温度的降低而呈指数关系增大;(2)冻结食品在贮运过程中,因时间和温度的经历而引起的品质降低是累积的,并且是不可逆的,但与所经历的顺序无关。
4.“三Q”条件
即冷链中设备的数量(Quantity)协调,设备的质量(Quality)标准的一致,以及快速的(Quick)作业组织。冷链链中设备数量(能力)和质量标准的协调能够保证农产品总是处在适宜的环境(温度、湿度、气体成分、卫生、包装)之中,并能提高各项设备的利用率。因此,要求产销部门的预冷站、各种冷库、运输工具等,都要按照农产品物流的客观需要,互相协调发展。快速的作业组织则是指加工部门的生产过程,经营者的货源组织,运输部门的车辆准备与途中服务、换装作业的衔接,销售部门的库容准备等均应快速组织并协调配合。
5.“三M”条件
即保鲜工具与手段(Means)、保鲜方法(Methods)和管理措施(Management)。在冷链中所使用的贮运工具及保鲜方法要符合农产品的特性,并能保证既经济又取得最佳的保鲜效果;同时,要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保证冷链协调、有序、高效地运转。
6.“10R”趋势
(1)Right material 正确的物品
(2)Right Amount正确的数量
(3)Right sequence正确的顺序
(4)Right Orientation正确的取向
(5)Right Time正确的时间
(6)Right Temperature正确的温度
(7)Right condition正确的条件
(8)Right cost恰当的成本
(9)Right Place恰当的地点
(10)Right Customer恰当的顾客
(三)“六化”趋势
(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生态现状
2011年-2016年我国生鲜农产品市场规模
农产品冷链物流额所占比例较小
2016年我国农产品产量达到20.8亿吨(不包括木材产量),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但是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不高,比例较小。农产品物流总额达到3.5万亿元,占全社会物流总额的1.5%,显然农产品冷链物流所占的比例不高。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将保持年均25%的快速增长,2017年的市场规模将达4700亿元,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但目前我国冷链腐损率较高。
根据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0%、50%和65%左右,腐损率为15%、8%和10%左右,相比发达国家5%的水平仍较高。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2000亿美元左右
2016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1845.6亿美元,同比减1.6%。其中,出口729.9亿美元,同比增3.3%;进口1115.7亿美元,同比减4.5%;贸易逆差385.8亿美元,同比减16.5%。
2017年1-6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
1-6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961.4亿美元,同比增10.0%。其中,出口349.2亿美元,增3.0%;进口612.2亿美元,增14.5%;贸易逆差263.0亿美元,增34.3%。
一是冷链商品消费需求旺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冷链行业实现了较快发展。2016年,全年蔬菜总产量达到8 亿吨,同比增长1.9%。水果2.83 亿吨,同比增长3.4%。生产乳制品2993 万吨,同比增长7.7%。生产冷冻水产品862万吨,同比增长2.7%。冷冻饮品331.5 万吨,同比增长6.9%。全国生产鲜、冷藏肉产量3637万吨。
我国每年消费的易腐食品超过12亿吨,需要冷链物流的超过60%,冷链物流总额达到2400亿元。
二是冷链物流整体水平提升
2016年全球冷库总容量达到6亿立方米,相对上年增长8.6%。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2016年我国冷库新增1150万立方米,总容量达1.05亿立方米,冷库总容量占全球17.5%。并且产地冷库建设增多,冷库扎堆建设情况有所改善,冷库市场结构趋于合理。
2016年我国冷藏车数量新增24000台,总保有量达到11.5万台。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可以从冷库和冷藏车这两个重要指标上直接看出,中国冷链物流近几年一直保持25%左右的增长速度。
三是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持续利好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7]29号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开创了冷链物流发展的新局面。
2016年财政部、商务部《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冷链物流发展的工作通知》选择山东;河南;重庆;宁波;新疆;河北;广东;四川;青海;宁夏十个示范省,提出在标准化、信息化、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四个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另外像山东、福建、广东、江苏等也相继出台冷链物流专项规划。
四是冷链物流标准不断完善
2016年8月,商务部、国标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工作的通知》,按照“由点到链,由易到难”的思路,确立了三项关键示范任务。2016 年底,全国共确定了285 家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试点企业和31 个示范城市。行业标准进一步完善,中物联冷链委牵头制定的《肉与肉制品冷链物流作业规范》、《道路运输食品冷藏车功能选用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已经被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
六是生鲜电商物流配送发展迅速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普及,中产阶级人数和80、90后这些互联网原住民数量不断增多,生鲜电商市场迅速崛起,同时带动了冷链宅配的需求扩张,出现了像安鲜达、九曳供应链、顺丰冷运等生鲜宅配物流企业。
五、多种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模式及案例
3.联盟物流配送模式
物流联盟是物流配送需求企业或者物流企业之间为了提高配送效率以及实现配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种功能上互补的配送联合体。电子商务物流联盟模式主要是指多家电子商务企业与一家或多家物流企业进行合作,或多家电子商务企业共同组建一个联盟企业为其提供物流服务,为了实现长期的合作而组合到一起的组织方式。
4.“O-S-O”物流模式
“O-S-O”模式即物流外包-自建渠道-渠道外包模式(“outsourcing-self-con-structed-outsourcing”)。此模式不是简单的开始、发展、回归过程,而是符合哲学意义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与中国物流发展水平、电子商务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客户需求水平相联系,从最初的业务全部外包、到中期的选择性自建,到最后业务趋于平稳,社会化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必然会要求电商企业开放自身的物流服务渠道以供全社会使用,同时对于自建渠道的不足又会吸纳优秀供应商进入服务体系。最终形成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上升的发展模式。
5.物流一体化模式
物流一体化模式是指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由供应商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物流一体化是在第三方物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物流模式,其实质也可以说是第三方物流模式,是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6.第四方物流模式
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模式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模式,主要是指由具有专业化物流知识的咨询公司提供的物流咨询服务,应物流公司的要求为其提供物流系统的分析和诊断,或提供物流系统优化和设计方案等。第四方物流公司原则上自己不做实际的操作运营,而是做第三方管理,整合资源和管理资源,但对管理结果和服务结果负责。第四方物流是个大概念,是真正能把众多的、成百上千家第三方整合在一起的供应链管理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