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输物流 > 航空 >
打造丝路经济带第一门户的关键之举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 阅读:286 日期:2014-07-15

2014715国家航空实验区sxz.jpg

图为:国家航空城实验区

5月14日,以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为核心的西安国家航空城实验区获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复,成为全国首个国家航空城实验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按照《西安国家航空城实验区发展规划 (2013~2025年)》,西安国家航空城实验区规划面积146平方公里,将建设成丝绸之路航空枢纽和内陆空港城市示范区。

近期,记者就国家航空城实验区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调查,详细解析和探寻这个外向型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意义、发展路径与可预期的未来,试图为陕西乃至西部对外开放提供可资借鉴的发展范本。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扩大开放和要素聚合是突破生产力瓶颈制约、实现集中爆发的重要条件,是经济发展过程中转型升级的决定性推动力量。后起国家的现代化之路证明:现代服务业的崛起,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是后起国家在更高质量、更大程度上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提高在全球经济价值链中位置的必由之路。

经过连续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必须、也只能在世界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的关键时期。在这个特殊的节点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多年后,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发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希望从多个向度加快我国与亚欧大陆、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给世界描绘了一个实现中国和世界均衡、融合、一体化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勾勒出又一个快速融入全球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

具有完全现代政治经济意义的国际一体化战略平台之一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人类历史上最早最著名的洲际间商贸文化融合发展典范的丝绸之路命名,本身就明示了现代服务业是其核心内涵的基本架构与初衷。无论从哪个向度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奠基之作都应该是“通道”建设,陆路通道、空中通道、信息通道、要素交易通道等,一个都不能少。而作为现代服务业高端形态的临空经济,自然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空中通道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古丝绸之路起点的陕西,率先建设服务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航空城实验区,对于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空中通道建设具有国内任何地方都无可比拟的特殊意义,对其他内陆地区临空经济的发展具有典型的示范效用。也可以说,西安国家航空城实验区的建设,就是加快落实习主席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点睛之笔,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第一门户的关键之举。

西安国家航空城实验区建设进程的开启,不但对国家实施向西开放战略、加快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对陕西更是意义非凡。航空城实验区建设,使得陕西、特别是空港新城,能够快速推动“较短时间内实现临空产业聚集,用高端经济形态引领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加快陕西乃至西部地区参与全球产业分工进程、推动西部升级发展战略支撑高地”的形成,也是落实李克强总理年初来陕调研考察时要求的打造“新引擎、新高地、战略支撑”重要指示的关键一招,更是促进陕西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的最好机遇。

首个以国家航空城实验区为主题的外向型发展区域花落航空大省的陕西,得益于这里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西安居于全国的地理几何中心,同时也是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最大的中心城市,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在全国航线网络和铁路、高速公路网络中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是通达全国的集疏运中心地,公路、铁路、航空网络发达,“米”字型高速公路网络与京昆、连霍、陕沪、包茂等全国高速公路网紧密相连;1小时航程可覆盖中西部主要城市,2小时可覆盖全国70%的领土和85%的经济资源。西安 (咸阳)国际机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2013年机场旅客吞吐量占西北地区的43%,多式联运体系比较完善,初步形成了全国综合性的区域交通枢纽。

陕西科教实力雄厚,全省80%以上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专业技术人才都在西安聚集,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可为临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西安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又是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目前正在积极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智慧城市和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为航空城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和环境保障。

陕西是我国重要的航空产业聚集区,已形成集大中型飞机研究、设计、试验、生产、综合保障及教学培训为一体的较为完善的航空科研生产体系。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新区、经开区、国际港务区等国家级开发区 (基地)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为航空城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

陕西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西咸新区是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各项政策、机遇、优势叠加。空港新城拥有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西北地区最大的航空物流枢纽和国内功能最完善的空港型综合保税区,西安国家航空城实验区的获批,使得空港新城成为全国惟一的“双国家级”新城,拥有了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国家政策优先试点、临空经济示范发展的政策优势叠加蝶变。今年6月1日起,陕西开始实施对51个国家公民72小时过境免签,西安成为西北首家获准实施此政策的城市,进一步提升了开放空间。

事实上,空港新城经过三年来的不断创新实践,已经打好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建设伊始,空港新城就按照国际空港城市权威的“五波”理论指引,自觉以当今世界一流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打造第四代国际空港城市为愿景,向国际最先进的空港城市看齐,主动担当起了推动陕西和中国西部临空经济跨越发展的时代使命,以打造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要素资源的互通平台和积极推动内陆地区经济的外向型发展为己任,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地区为核心辐射,把“航空城”作为区域开发的目标,基本暗合了国家航空城实验区规划,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效,为国家航空城实验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2011年6月开发建设以来,空港新城就提出区别于以往开发区建设模式,始终把“国际化、人文化、生态化、智慧化”的第四代国际空港城市作为发展愿景,按照“功能整体构造,项目协同建设”的开发建设理念,以航空大都市的标准规划新城,重视要素聚集和产业支撑,不断强化临空特色鲜明的“都市”功能。这一切,给西安国家航空城实验区建设探明了一条最优的发展路径,即以现代化、国际化理念为指引,产城融合发展,与主城区错位协同、差异化成长,以临空经济为主导的外向型高端服务业聚集新城的发展路径。

空港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新城已建成道路28公里,“三横两纵”格局的主干路网和组团路网已经形成,城市骨架正在进一步拉开,功能分区逐步到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一个融生产、观光、办公、商贸、居住于一体的国际空港城市雏形已经显现。新城以各类产业园区为支撑,按照核心区、临近区和辐射区协同推进的圈层模式布局,全力打造“一核、两片、多组团”的新城格局。核心区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核心,强化福银高速、机场专用高速、西安至机场轨道交通等地面综合交通体系,建立方便高效的空铁联运系统。围绕机场周边1公里的核心区,重点发展航空物流、综合保税、航空公司运营、航空设备制造、航空部附件维修和国际贸易等产业。临近区包括临空产业区和文化生态示范区两部分。临空产业区围绕机场周边1~5公里范围,重点布局高端制造、电子信息、会议会展、商务办公等产业。文化生态示范区位于临空产业区北部,着力发展企业总部、健康服务、文化创意、教育中心、有机航食、生活配套等产业。辐射区将建设国际航空物流枢纽、临空产业区、国际文化区、优美小镇和临空农业区。

产业聚集功能进一步释放。目前,新城的五大功能板块、七大产业组团已经同步开工了62个项目,航投大厦、孵化器、空港国际酒店、国际货站等10个项目已经封顶。国际物联城、圆通速递等一批在建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作为临空经济的制高点,国家航空城实验区将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与省内临空经济产业联动,利用全球资源,引导和带动西安高新区、经开区、国际港务区、阎良高技术基地、蒲城通用航空产业园、宝鸡飞行培训园、汉中航空产业园等临空重点产业区域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专业会展、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领域加强与国际产业链的对接,加快实现优化升级和集聚发展。

在临空现代服务业方面,充分发挥航空运输对技术、资金、人才、产业的强大聚集效应,围绕三星电子、应用材料、美光半导体等世界500强企业,大力发展航空服务、航空物流,建设重点面向中西亚和欧洲的内陆型自由贸易园区,带动科技研发、商贸物流、金融会展、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形成服务功能完善、产业布局合理、企业高效聚集的临空服务产业。

值得关注的是,航空器维修产业集群是临空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空港新城在成立之初就谋划了总投资300亿元的中国西部最大的飞机维修基地,致力建设一流航空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和航空器营运和服务保障中心,并计划依托临空产业区,打造整机制造、航空材料、航空电子、航空维修、空检、零部件支援等产业链,建设世界一流的航空高端制造业聚集区。通过加强与波音、空客、普惠、赛峰等大企业协作,提升参与国际分工的层次,培育壮大与航空关联的高端制造业集群。目前,临空产业区的东航新机库、航投大厦、孵化器 (一期)等3个项目已经封顶。厚亿航空环保材料生产、康倍航空部附件维修、蓝太飞机碳/碳刹车盘、东航飞机起落架维修、新泰航空部附件维修等10余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无论是欧洲、美洲还是亚洲的空港城市,无不是放眼于整个世界。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西安,建设国家航空城实验区,首要的目标当然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第一门户”。我们理解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第一门户,至少包含两重含义:一是打造丝绸之路中国区的国际性门户枢纽机场;二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区的第一口岸。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目前已是国内第八、西北第一的航空枢纽和西北第一的国家一类口岸,完全具备跨越式发展的条件。

陕西正在加快西安咸阳门户枢纽机场建设,不断优化航线网络布局,不断加密国际航线,做大做强基地航空公司,构建辐射西北、连接全国、通达世界的航空综合运输体系,打造中国中心门户机场。陕西正在不断强化空港的口岸功能,统筹推进空港、保税区、公路港、铁路港建设,优化机场地面保障工作流程,完善信息系统,提升航班保障能力和服务效率,建立民航、海关、边防、公安签证、旅游等部门联动机制,搭建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保障平台,推进“大通关”建设,加快建设一站式电子口岸,简化通关和作业手续环节,提高货物进出口通关效率。“要成为连接世界的航空枢纽,需要进一步提高西安的通达性,开拓西安至欧洲、美洲、澳洲、中亚主要城市的直航航线,形成面向西部、加密港韩、周边成网、突破洲际的国际航线网络,这是发展临空经济的基础”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管委会主任王学东说。

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已开通26条国际地区航线,包括赫尔辛基、东京、首尔、莫斯科等地。未来两年,陕西将争取开通西安到巴黎、哈萨克斯坦等5个城市的国际航线。此外,将加强与机场口岸和海关监管部门合作,无缝连接空侧及陆侧用地。建设国际快件及货物转运监管设施,规范和简化转关手续,实现72小时国际快递送达。支持境外航空公司、货代企业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基地,发展国际中转业务,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空港新城综合保税区一期保税物流中心已经开工建设,申报材料已经报至海关总署,陕西省空港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已经获得西安海关批复,民航总局原则上同意在空港新城设立全国第三个适航审定中心,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刚刚获得陕西省商务厅授牌,跨境电子交易的资质也在积极争取当中。与此同时,将进一步加快西安咸阳机场东联络道、航空物流枢纽等项目建设。适时启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最终形成五条跑道的整体布局。还将进一步畅通航空城地面运输系统,实现城市轨道、市政公交与航空港的零距离换乘,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航线的三网融合,形成以空港为中心,覆盖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地面1小时辐射圈,全力打造航空-铁路-公路无缝衔接中转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完全可以期待,到2020年,国家航空城实验区规划完成之时,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丝绸之路第一门户”将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