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航空制造业物流现状及发展思路
2014年10月4日,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指出,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发展, 我国物流业保持较快增长,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和政策环境明显改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落后的物流服务能力制约着航空等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航空制造业是国家技术实力的象征,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综合运用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最新成就。航空制造业是国家高度重视的产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加速器,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一路一带战略的顺利推进,为我国航空制造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前景。另外,低空领域的开放,将极大刺激了我国私人飞机行业的井喷发展,再造一个万亿市场。虽然目前航空制造业物流总量不大,但是促进其专业化十分必要,主要体现在: 一要提高效率,有效保证飞机精益生产进度,从零部件采购到大部件装配等各个供应链环节实施有效管理,尽量减少运输、仓储、包装、报关等物流环节造成损坏和延误。二要有利于保密工作,航空很多产品涉及军品或先进技术,需要有保密能力、负责任的企业承运。三要能帮助提高整个航空制造行业的服务水平,助力参与国际竞争,并对其他高端制造行业的物流发展起引领示范作用。
航空制造业是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有别于一般制造行业,有自己的物流特点:
产品附加值比较高, 更加精密。比如航空发动机、大部件、小型飞机等等运输都需要用到避震车辆,防止运输途中因震动过大造成损坏。
超大件比较多。大型飞机部件往往超出一般运输工具的装载尺度,需用特种大件运输车、特殊滚装船或特制火车车厢。并要事先勘探、设计好运输路线,运输途中须有严格措施防范被撞、摩擦、倾覆等风险。
经常会用到多式联运。因主机厂与总装厂一般比较远,会用到汽运、船运、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或联运,涉及多次装卸,对装卸要求比较高。
全球采购。很多航材需要进口,涉及到各个物流环节,需要很强的综合物流服务能力,保障各项进度及产品安全。
航材品种多。一架飞机有几万个零部件,且一些产品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比如复合材料经常需要零下18度以下储存、运输;甚至还有冷藏危险品。这些对运输仓储等物流环节提出很高要求。
由于我国
航空制造业特别是民用航空制造业起步较晚, 加之国家整体高端制造业水平相对落后,因此现有物流能力总体能够满足航空需求,但其可提升的空间还很大。目前我国航空制造业物流现状主要表现在:
一、 为航空制造服务的专业物流人才队伍仍需壮大。
二、 物流设备总体能够满足需要,自行研发部分物流设备。比如中航工业特装、中航汽车技术和安徽开乐公司自行设计和制造国产机翼专用运输拖车,为C919机翼准时交付,提供重要物流保障。但随着大飞机进度加快,物流设备能力显现不足,比如缺少专业滚装船、专业火车车厢等;小型飞机的物流作业存在凭感觉操作的现象,缺乏专业规范作业流程。这些会导致效率低,事故隐患大等危险 。
三、物流集约化程度不高,大多数航空制造企业各自为政。专业性的航空制造物流公司不多,尤其缺少为通用航空服务的专业性的物流企业。
四、效率低,成本高。由于业务量不够,容易导致运输工具、仓储等利用率不高,并易造成人为失误。
在商用飞机领域,欧美国家走在我国前面,波音、空客公司的物流管理对我们有借鉴作用,特别是空客的生产模式是由欧盟国家分散生产,由法国集中组装,其物流涉及主要在欧盟范围,与我国大飞机大部件由各主机厂生产,到上海组装更为相似。
为适应我国航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助力国际竞争,对航空制造物流发展趋势作如下建议:
推动航空制造专业物流公司发展,提高物流企业规模化、服务专业化发展水平。树立一两家具有航空背景的大型国营物流企业的领头地位,主导服务具有特殊需要的军机或国家大型航空项目;促进有航空专业特长的民营物流企业共同成长发展,做专做强,作为大型国企有效补充及合作对象,并服务广大通用航空制造企业,提升整个行业物流管理水平。
为适应我国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在某些航空院校的管理专业专门开设航空制造物流相关课程,让在校生学习航空制造物流相关知识,并到相关物流企业实习。
支持物流企业投入相关专业物流设备,比如针对大飞机定制长期超大件运输工具,滚装船,装卸工具,仓储设备等。提高运作效率,减少物流过程损坏。
支持物流企业深入到制造各个环节,为生产制造提供有力物流保障。为航空制造企业提供供应链计划、采购物流、入厂物流、交付物流、回收物流、供应链金融以及信息追溯等集成服务。培养具有供应链设计、咨询管理能力的专业物流企业,着力提升面向
航空制造业物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