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西咸新区获批成为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与此同时,陕西省也正式加入申报设立自由贸易园区的行列,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设立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园区》的报告。
一系列政策红利的释放,伴随着直飞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客货运航线的陆续开通,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快速发展拓展了向西开放的广阔空间。
据中国民航网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作为全国八大枢纽机场之一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共保障运输起降22.5万架次、旅客吞吐量达2604.5万人次,同比净增长262万人次。机场通航点达到112个,开辟航线242条,基地航空公司6家,过夜运力最高达到70架次。
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正在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缘、区位、交通优势,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穿越西北亚,成为陕西对外开放的门户和丝绸之路的空中起点,并充分发挥一流国际航空物流枢纽优势,培育、建设以西部飞机维修基地为载体的飞机维修产业集群,打造西部航空产业战略新高地。科学论证
占据西部航空维修产业发展先机
在进行产业定位时,空港新城结合临空经济特点及自身发展优势,以实现产业快速聚集为目标,在重点发展航空运输、航空物流的同时,以敏锐的目光将产业链延伸到了航空特色支柱产业——飞机维修业。
根据《西安国家航空城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年~2025年)》规划,陕西省政府将围绕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和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为核心区建设西安国家级航空城实验区,计划到2025年发展为与国际全面接轨的航空城,连通国内外160多个城市280条航线网络,航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6700万人次和70万吨左右,航空制造业实现产值3000亿元。
作为航空大省,陕西每年可创造全国航空制造业1/3的总产值,尤其是在航空部附件维修方面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再加以西部地区人力资源成本优势和优质人才资源储备,将会为航空维修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推动力。
数据显示:到2015年我国民航大型运输飞机将增至2890架,通用航空飞机将增至2000架以上,飞行总架次将达840万架次以上,维修保障市场规模比2010年增加70%~100%,将达到450亿元以上,飞机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将增至8.4万人。
基于自身发展的诉求和行业广阔的市场前景,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起步建设就规划布局航空器维修产业集群及部附件维修相关产业,高标准、高起点的打造西部最大的飞机维修基地。
2012年7月份,空港新城委托权威机构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展了《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西部飞机维修基地产业规划》的编制工作。
2013年3月份,空港新城邀请国内航空运输、战略规划、经济管理和航空工业等领域专家,对《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西部飞机维修基地产业规划方案》进行论证,并正式通过评审。
至此,一条完整覆盖飞机维修全产业链的西部飞机维修基地在空港新城扬帆起航,借力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和航空运输能力的提升,以空侧区域飞机机体维修为突破,带动航空部附件维修制造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建设民航总部基地和综合营运基地,并利用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促进保税航材、航油及融资租赁行业的形成和发展,并以集群化、规模化的运作模式成为空港新城临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创新发展 打造首批国家级航空器维修产业集群
作为空港新城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西部飞机维修基地采取产业集群式的发展策略,在促进航空维修产业升级、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的过程中,通过大飞机制造总装项目和航空公司综合营运基地等项目的建设,加强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培养,增强基地本身的集聚和扩散效应,打造首批国家级航空器维修产业集群,为空港新城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动力。
西部飞机维修基地位于空港新城核心枢纽区,紧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总规划面积为2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为6.1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航空运输、航空维修、航空培训、航空制造、公务机运输、配套金融、配套保税等七大产业,并围绕航空公司运营基地、飞机整机及部附件维修、飞行员及机务培训、飞机零部件制造等进行重点布局,未来将打造成为首批航空器维修产业集群、一流航空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国产航空器营运和服务保障中心。
基地规划以功能合理、舒适便捷、环境优美为基本原则,以“一轴两翼八片区”为布局:“一轴”——即机场发展轴是机场周边发展的核心轴线,直接影响并指引着机场周边的发展结构。“两翼”——西翼组团:处在机场发展轴线的西部位置,是航空公司运营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的主要地区;东翼组团:处在机场发展轴线的东部位置,依托核心服务区、产业孵化区等,配合以维修制造工业组团,是机场发展轴线的重心所在。“八片区”:包括了一个机场中心区,三个维修制造片区,一个核心服务片区,两个航空公司运营片区,一个民航保税片区。项目整体建成后,将形成双翼齐飞、东西联动的整体格局,依托于机场强大的产业驱动力,形成上下游相互辅助、合理分工的发展态势。
按照规划,到2015年,西部飞机维修基地总投资超过8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40亿元,建成区达到2平方公里;到2020年,总投资超过3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建成区达到6平方公里。
2012年,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管委会组建陕西省空港民航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西部飞机维修基地运营主体,该公司全力打造六大服务平台,为入区企业提供物业服务、金融支持、人力资源、品牌管理、信息服务、产业联动等一系列增值服务,彻底解决入区企业后顾之忧。率先起步
领跑民航科技产业创新平台
作为西部飞机维修基地的中枢所在和航空科技创新示范产业平台,空港新城率先启动民航科技产业园的开发建设。园区占地2平方公里,涵盖行政办公、产业孵化器、空港公寓、维修机库、培训中心、酒店、城市公园等众多优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西部飞机维修基地的行政服务中心、飞机维修、飞机部附件维修及制造、培训中心及办公休闲中心。
目前,民航科技产业园迅速聚集飞机维修企业,其中不乏国内骨干航空运输集团。其中,由东航集团投资的东航新机库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今年即可投入使用。项目涵盖飞机维修机库、机库附楼、新航材库、动力中心、耗材仓库等内容,可同时对8架空客A320系列飞机进行室内“体检”维修,在适应和满足当前东航197架空中客车系列飞机维修需求同时,还可吸引全国其他430多架空客飞机到空港新城定检大修,有望建成亚太地区最大的空客飞机维修“4S店”。
这个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增强西安航空枢纽功能,丰富空港新城临空产业内涵,加速临空产业的聚集。同样落地于此的陕西新泰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航空机载设备维修及航空专用测试仪器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部件维修业务量是西北地区独立维修单位第一。而西安康倍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则是国内三大航空公司的液压PCU、APU发电机送修指定专业修理厂家。截至目前,入园的还有陕西蓝太航空设备有限公司、陕西厚亿节能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不断延伸的航空维修产业链条,增强西部飞机维修基地的航空维修实力。
西部飞机维修基地的建设进度不断加快,创新服务中心(航投大厦)、西部飞机维修基地孵化器(一期)和东航新机库3个项目已经封顶。随着公用型维修机库项目、培训类项目纷纷在此落地,民航科技产业园已经形成集“产、教、研”为一体的国内一流产业园。
民航科技产业园在着力打造产业功能平台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生活和休闲功能平台。空港公寓、城市公园等项目将为西部飞机维修基地入驻企业人员提供住宿、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服务,解决企业员工及管理人员日常生活需求,为区域人口导入提供有力支撑。三大功能平台相互依托,无缝对接,形成良性互动,在助跑民航科技产业园和西部飞机维修基地发展的同时,为空港新城产业的优化升级和持续发展注入活力,从而发挥出最大的联动及吸纳叠加效应,形成以创新型产业集群为特色的西部航空维修产业战略高地,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