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上头的主题曲又让社会将目光放到了奶茶行业上。在“蜜雪冰城甜蜜蜜”的歌声里,奈雪的茶也即将在香港完成上市。
据CBNDATA的报告《“数字化进阶”——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测算,2020年底中国茶饮市场总规模将达到4420亿元,是咖啡市场规模的2倍以上,预计2021年茶饮市场规模与咖啡市场规模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以奈雪的茶、喜茶、茶颜悦色、蜜雪冰城为代表的国内新晋奶茶品牌,有可能击败星巴克为首的咖啡企业,成为国内的饮料巨头。
不过,正如同星巴克需要Peter D.Gibbons改进供应链才能成功开遍全球一样,国内的新兴奶茶企业们也需要重视供应链的建设。
一,从深圳走出遍布全国的奶茶店
通过即将登陆港股的奈雪的茶招股书,可以一探奶茶供应链的模样。
2015年,奈雪的茶在深圳成立,2017年开始走出深圳,开启“全国城市拓展计划”。截至2020年12月,奈雪的茶在国内70多个城市以及日本大阪开出556家直营门店。
奈雪的茶每单平均售价达43.3元,高于高端现制茶饮店客单价行业平均水平35元,但其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据其招股书透露2018-2020年,奈雪的茶亏损分别为6972.9万元、3968万元、2.03亿元。
奈雪的茶对于亏损的解释是:“我们于往绩记录期间产生亏损净额,主要原因为我们不断迅速扩大业务规模及扩展茶饮店网络。公司预期将于不久将来通过持续收益增长及提高成本效率进一步改善财务表现及实现盈利。”
奈雪的茶认为在较快的市场竞争中,一家新式茶饮企业是否能比同行定位更精准,供应链更强大、研发能力更优秀以及精细化管理能力水平更高等,这些核心要素的打造,都是构筑奶茶品牌竞争力的关键。而这些核心要素的打造依赖于数字化,正是新式茶饮数字化转型驱动的重要因素。
目前,奈雪的茶系统由IT团队自研,门店管理、订货、排班都已实现自动化,大幅度降低了门店运营的难度,对生产的人效有极大提升,这也为净利润带来了更大的提升空间。
二,原材料变化1%将会造成转盈为亏
为了在奶茶竞争中保持领先,奈雪的茶不断研发新品,时至今日已有超过25种经典茶饮和超过25中烘焙产品。
奈雪的茶认为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自可靠供应商取得最优质的原料及其他必要供应品。
涉及食品安全确实是一个重要问题。蜜雪冰城在今年5月就因个别门店篡改开封食材效期、使用隔夜茶汤奶浆半成品等问题,而在微博上发表道歉声明。
截止到2020年,奈雪的茶与250余家原材料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其中十大供应商合作关系平均超过两年。2018-2020年,奈雪的茶向五大供应商作出的采购额分别占于该等期间总采购额的28.0%、 23.8%及23.8%。
奈雪的茶采购包括茶叶、新鲜水果、乳制品、鲜榨果汁在内的原材料。2018-2020年,材料成本为3.84亿元、人民币9.16亿元及人民币11.59亿元,占同期总收益的35.3%、36.6%及37.9%。
材料成本占比接近四成,并且由于行业限制,奈雪的茶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无法立即将成本变化转化给消费者。
据其测算,原材料成本变化1%,就可以让奈雪的茶由盈利变为亏损。所以奈雪的茶对于采购成本控制能力需求颇高。
三,一家“中央厨房”送全国
奈雪的茶在2018年9月于深圳开设运营一间“中央厨房”为全国奈雪的茶和奈雪PRO茶饮店配送烘焙产品、预制烘焙产品、烘焙产品馅料以及其他零食。
奈雪的茶与物流企业合作,将产品制造后冷冻,然后经由冷链物流分发至全国店面,分发到奈雪的茶茶饮店通常需要最多14天。奈雪的茶表示产品的温度、卫生和物理隔离是物流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随着在全国扩大规模,奈雪的茶预计在不同城市设置“中央厨房”,以支持店铺备货。
在物流仓储方面,奈雪的茶与具有冷链物流能力的约30家物流企业合作,并且自身拥有一支六辆车队规模的内部物流团队,负责深圳市内送货。
奈雪的茶在全国拥有9个租赁仓库,其中深圳仓库由其自主运营,剩下8个外包与第三方。较长保质期的原材料被送至仓库集中管理,如新鲜水果等有限保质期的原材料将会直接运输到店铺。
2018-2020年,奈雪的茶物流及仓储费分别为1203.9万元、3989.1万元、5671万元,占收益比为1.1%、1.6%、1.9%。
虽然物流仓储费占比不高,不过伴随着奈雪的茶走向全国,相应的物流及仓储费用也逐步增多。
四,新零售企业发展快,物流业能否适应?
以奈雪的茶为代表的的新零售企业,对于数字化运营更加驾轻就熟。在一款款爆款产品背后,都是这些企业运用数据对于市场进行挖掘后的体现。
这也意味着,新零售企业会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对于库存管控需求更高,对于物流运输的要求也会更高。奈雪的茶平均每一周会推出一款新饮品,自2018年以来推出了约60种季节性产品。
一款爆品催生一家爆红的企业,更加需要成熟的供应链方案来支撑起快速发展。这也是对物流企业提出的更高需求,能否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物流企业总在说的供应链业务又能否为新零售企业提高效率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又是考验自身能力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