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观察 >
吃中国饭砸中国锅,戴尔、苹果供应链推进对华脱钩
   作者: 管一 阅读:3361 日期:2023-01-16

1月5日,《日经亚洲新闻》称,戴尔计划到2024年全面停用中国芯片,包括非中国芯片制造商在中国工厂生产的芯片,这也是2023年美国科技企业打响的对华供应链脱钩的第一枪。

戴尔对华芯片供应链脱钩,也是2022年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芯片与科学法案》,商业界落实对华供应链脱钩的鲜明体现。

image001.jpg

(图源:pocket-lint)

1月5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在美国与美方官员的商讨,以及他在美国智库的演讲中,大肆渲染“中国威胁”,鼓动七国集团今年采取协调行动。

一. 戴尔供应链脱钩并撤退中国

1月5日,据外媒报道,戴尔计划到2024年将所有在华生产的芯片(包括外企在华生产的芯片)排除出戴尔产品,2025年将50%的产能移出中国大陆。这是第一家在华有重大利益的国际终端企业,在无明确政治压力之下主动去中国化举措。

image002.jpg

(戴尔中国芯片 来源:BW)

戴尔在2022年年底就告知供应商,公司目标是要“显著减少在产品中使用中国制造芯片的数量,包括非中国芯片制造商在中国工厂生产的芯片”。到2024年,戴尔要实现其产品使用的所有芯片都在中国以外生产。

除芯片外,戴尔还要求电子模块和印刷电路板等其他组件的供应商和产品组装商提高在中国以外国家的产能。另一个美国电脑品牌惠普也开始对其供应商进行调查,以评估将生产和装配线迁出中国的可行性。

天眼查显示,戴尔在中国共有20余家分支机构。目前,包括沈阳分公司、西安分公司、南京分公司等,其中戴尔(中国)有限公司杭州办事处、戴尔(中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等8家已被注销或吊销。

3.png

(戴尔注销公司 来源:天眼查)

其实,中国市场仍是戴尔重要市场,而且在台式电脑和笔记本领域都保持领先。2022 年第一季度中国 PC 市场联想领先,市场份额超过 37%,戴尔以 12% 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 排在第三和第四位的分别是美国惠普和中国台湾华硕,而华为以 71 万台 PC 出货量位居前五。

2022 年第二季度,戴尔在中国的个人电脑市场份额从 2021 年第二季度的 13.8% 小幅上升至 14.1%。 。但戴尔新对手华为在中国的个人电脑市场份额从 2021 年第二季度的 3.4% 大幅增加到 2022 年第二季度的 7.3%。

戴尔公司这一目标非常激进,不仅涉及目前由中国芯片制造商生产的芯片,还涉及非中国供应商在中国工厂生产的芯片。如果供应商没有措施来应对戴尔的要求,戴尔最终可能会失去大量订单。

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一些美国公司为拜登政府可能在半导体及科技领域出台更严厉对华限制做准备,尤其在供应链多样化方面。但建立这样的供应链,企业将付出巨大成本代价。

不过,美国政客或不在乎这些,他们寻求在政治上如何获得收益,如何完成“制造业回归美国”,如何赢得下一轮选举。在美国政坛对华敌视心态越来越重的情况下,戴尔公开的供应链脱钩或将被多企业效仿。

1月10日,麦卡锡就任美国众议院议长后,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罕见达成共识,高票同意在参议院成立“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其重点任务就是“结束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而现实中包括苹果等美国企业已在悄然向印度等转移供应链。

二.戴尔供应链移出中国去哪里?

戴尔虽然在1月5日才发布预计在2024年,实现公司所有产品不使用中国芯片的目标,并要求旗下供应商在产品中大幅减少使用来自中国的零部件。

但是事实上戴尔在去年底就已经通知供应商,会在产品中大幅减少使用中国芯片,包括其他国家芯片制造商在中国生产的芯片。

除此之外,戴尔还要求供应电子模块和印刷电路板等产品组件的供应商,以及涉及相关产品的组装商,提高在其他国家的产能。

知情人士还指出,如果向戴尔供应产品的供应商,没有采取相关措施应对戴尔的要求,可能会失去来自戴尔的订单。另外,戴尔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同为美国企业的惠普,也开始对旗下供应商进行调查,以评估将生产和装配线迁出中国的可行性。

戴尔2021年在中国出货量为720万台,市场份额占比12.6%,仅次于联想排名第二。目前,戴尔中国已成戴尔全球营收第二大的地区,仅次于美国。一旦停用中国制造芯片,且将一半产业链转移至东南亚,对戴尔来说,势必会业务带来负面影响。

一直以来,戴尔都稳居全球PC供应商前三名。2022年10月,IDC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PC市场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戴尔在该季度以1196.3万台的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大PC供应商,市场份额为17.1%。

image004.jpg

(戴尔越南工厂 来源Vietnam.post)

戴尔巨大出货量的背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供应链。早在1995年,戴尔便进入中国市场。之后相继在厦门、成都、昆山等地建立了工厂。戴尔的中国工厂及合作伙伴,为其供应了65%的产品。

目前,戴尔笔记本电脑的两大主力代工厂——仁宝和纬创,正在不断扩大越南产能,建立新厂,以满足戴尔的需求。纬创在中国台湾、越南两地的PC生产线,产能总和预计在2025年能占到40%。仁宝在越南已设有2座厂,均以非PC产品为主。

仁宝2022年11月公告要设第3座厂,通过间接持股100%子公司BSH投入6000万美元,在越南设立持股100%之越南子公司CEV;并于12月16日公告,在越南太平省连河泰工业区成立越南新厂,土地面积为40多公顷,交易总金额为3000万美元。

image005.jpg

虽然仁宝表示新厂规划生产许多种产品,不过业内人士称,仁宝越南新厂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戴尔需求所预备。

纬创在2019年11月取得越南同文三期工业园区土地后,于12月19日公告成立新子公司,并投入逾新台币70亿元建厂扩产,当初规划2020年下半完工,于2021年上半投产,因为疫情关系延到2022年生产,以生产NB及DT为主。

越南短期显而易见难以替代中国,与中国相比,越南最大的问题在于供应链与劳动力。在人口方面,越南仅为中国的1/14,目前越南全国总人口数不到1亿,劳动力人口为5750万人,其中仅有12%左右是经过专门培训的生产技术工人。

这一数字无法与中国相比,也无法满足目前快速增长的需求。另外,越南的基础设施如公路、港口和货物装卸能力仍在建设中,显然无法与中国巨大而完善的基建体系相比。由于制造业体系与产能的差距,越南显然也不具备充足的供应商基地、零部件与服务供应体系。

并非所有厂商都在越南设立工厂为目标,就目前的情况看,很多厂商商品直接跨过生产环节,以成品转移到越南,重新打包贴上“越南产品”的标签出口。白宫何尝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一旦证据确凿,越南多项出口商品也难以避免被加征高额关税的命运。

image006.jpg

(越南交通运输 来源:Vietnam lasts news)

东盟国家相互协作分工,其整体竞争力值得中国重视。但中国有其他国家无法匹敌的优势,中国产业链完整;中国也有足够大的市场,这对很多外资都充满吸引力;此外,中国的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产业配套齐全生产效率较高。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地位无法被取代。

戴尔是否能在两年内顺利脱钩,还要打个问号,PC和电脑组装本省就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本就在3%-5%之间,尽管越南声称劳动力比中国低30%,但是企业发现,由于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等因素,越南地区绝大多数零件仍是中国进口,由越南组装再出口。越南产产品居然比中国大陆成本还高10%。而且运费更高,产品上市周期更长。

当戴尔的供应商都移出中国,戴尔必然失去价格竞争力,如此也必然打击戴尔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更不用说在其他国家的市场份额。失去价格竞争力的戴尔,在美国以外的市场会迅速萎缩。

三.华为、联想等中国企业能否替代?

近些年,中国做为戴尔主要制造基地,为戴尔生产了大部分电脑,戴尔从中国获得便宜的产能,同时也在中国市场获得巨大销量。但是戴尔在没有明确受到政治压力的情况下,做出如此歧视本土供应链的决定,可以说戴尔吃着中国饭,却砸起了中国碗。

所有我们也要做好准备戴尔这样一个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终端企业带头去中国化,将难免不对全球供应链产生链锁反应。在戴尔准备与中国脱钩同时,中国也应该做好去戴尔化的准备。

image007.jpg


(戴尔去中国化 来源:niche)

首先,戴尔这种主动去中国化的行带有丰富的政治色彩,并非法律发法规要求而是完全主动主观行为,而且就在2021年戴尔还宣称在中国,为中国,与中国一起发展。

其次,全球贸易与全球化是有通行的主流国际准则。一家国际企业主动歧视本土芯片,主动歧视本土供应链。如果这种行为发生在欧洲、美国任何一个西方市场会遭受什么样的处罚?

2022年11月,联想表示PC市场份额稳定,销售额市场份额再创历史新高达42.3%,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特别在高价值细分领域,联想领先地位较为牢固,移动和台式工作站市场份额连续多季度排名第一。

华为笔记本电脑却逆势增长,取得2022年第一季度零售市场销量同比增长44%,环比增长47%的佳绩。按照第二季度的数据,华为在国内PC市场大增80.7%,排名国内第四名。而笔记本电脑方面,华为更是大增101%,成为了国内市场的第三名。占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份额为10%,离第二名的DELL,只有1%的差距,堪称一步之遥。

在电脑、手机产业链供应链上,正如美国企业短期内离不开中国,华为、联想等中国企业仍离不开美国软件及硬件技术,供应链自主安全尚未充分建立。对中国企业来说,一大优势在于需求市场在中国。没有需求买单,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为继,要替代中国需求市场,印度作为全球第二大人口大国有机遇,但短期内恐怕还不行。

四.日本追随美国推供应链孤立中国

1月5号西村康稔在华盛顿声称,中国近年采取的行动,例如暂停进口台湾地区的凤梨和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对全球经济构成“明显且现时的危险”。如此不顾黑白事实——澳大利亚是先行反华操作,台湾地区领导人是执意分裂。

西村康稔不顾事实,反而恶人先告状,其实代表日本政治和经济界的反华心态。他认为,有效应对“经济胁迫”会是今年G7峰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或有必要采取“反制措施”。

image008.jpg


(西村康稔与英国首相会面 来源:NHK)

早在2022年5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东京公布孤立中国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日本就不断追随美国脚步。IPEF一项重要任务是构建以美国主导的印太供应链体系。

IPEF四大支柱之一的供应链韧性合作,即“构建安全有韧性的供应链以便迅速应对紧急状态”看似冠冕堂皇,本质是构建去中国化的亚太供应链体系的安全和韧性提升。

对一直不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却又没有更好替代方案的日本,美国印太经济框架方案虽然并非良策,但日本还是急不可待地端起来。

日本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和亚洲第二大经济体,既因曾遭美国芯片供应链扼杀而耿耿于怀,对中国科技发展更是羡慕嫉妒恨。但同时中日经贸关系相互融合深入,在政治和军事上遏华,经济上依华形势下,日本在科技供应链遏制中国的心思,与美国保持一致。

可以预见,美日对华供应链脱钩不只是电脑、手机,还包括汽车等支柱制造业领域。1月5号,日本提议将与东盟成员国共享供应链数据,作为加强与该地区经济联系措施的一部分。

东盟是汽车和半导体行业的关键参与者,日本声称此举旨在保证本国相关产业零部件采购供应链稳定。看来日本将美国老大哥的招式一招不拉全学会了,先是伪装受害者,再把零件供应链掌握在自己手中。

编辑:管一

底图.jpg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