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观察 >
美光被禁!170次游说美国政府遏制中国半导体,
   作者: 管一 阅读:4598 日期:2023-06-09

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上,有的企业可以说是供应链链主,但有的不仅是供应链链主,还是“链霸”。

那个被曝170次游说美国政府遏制中国和脱钩的美光,算是“链霸”的一类,不过从5月份就可以放心和中国脱钩断链了。

image001.gif

(美国美光公司  图源:seekingalpha)

5月21日,中国网信办宣布美国美光公司(Micron)产品存在较严重网络安全隐患,要求中国国内关键资讯基础设施运营者应停止采购美光产品。

网信办称,审查发现,美光公司产品存在较严重网络安全问题隐患,对中国关键资讯基础设施供应链"造成重大安全风险","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为此,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依法作出不予通过网络安全审查的结论"。

其实支持对华供应链遏制的美国半导体企业何止美光一个,仅仅对链霸一个打击。显示中国对美中供应链仍以打促合,而非恶性撕裂。掌链本期《大变局与供应链》带你了解美中半导体供应链纷争!

一、链霸被禁:三星等韩企能受益?

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总部位于美国爱达荷州。美光成立于1978年,专注于设计、制造和销售半导体存储产品,包括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NAND闪存、固态硬盘和其他相关产品。该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消费电子、通信、汽车和工业等领域。

美国半导体公司美光(Micron)在未通过中国的网络安全审查后,遭到禁止销售。然而,韩国官员表示韩国企业的后续应对将由企业自行决定,而不会干涉其中。据英国《金融时报》解读,这表明韩国政府不愿意轻率介入美中争端,而是选择顺从企业的决策。

据台湾媒体报道,美国美光公司因其声名狼藉。近年来,美光公司对美国政府和国会进行了多达170次的游说,目的是对付中国的竞争对手。根据记录,自2018年以来,美光向美国政府递交了超过170份游说文件。

这些游说文件几乎涉及贸易保护、知识产权纠纷、中国竞争威胁等内容,主要针对中国相关企业;另外,涉及技术研发、芯片制造、商业间谍等内容,与中国企业有关的占据了游说文件的三分之二以上。

中国拥有三个主要的存储芯片制造基地之一是与台湾的联电公司合作的福建晋华。然而,在福建晋华正式投产之前,美光公司将其告上了美国法庭,声称福建晋华窃取了他们的技术。

据报道,2017年12月,美光公司向加州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联电公司窃取了其存储芯片的关键技术,并将其交给了福建晋华。由于这一指控,福建晋华于2018年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

因此,当时晋华大量进口了来自美国的半导体设备,但很多设备最终无法正常运作,导致晋华遭受重创。另外两家制造商分别是合肥长鑫和长江存储,在2022年10月,美国正式对这两家公司实施封锁。因此,这些事件背后实际上都有美光公司的影响力。

image002.jpg

(韩国芯片 来源:NIKKEI)

在中国政府对美光发起安全审查的时候,三星、SK海力士、美光在DRAM产业的占据2022年全球DRAM市场份额高达95.3%,其中三星占比42.4%,SK海力士占比28.1%,美光占比24.8%。

中国大陆市场在美光的销售中占比约为10.6%,如果计入包含美光产品的中间件,则这个占比会更高,估计接近三分之一。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产业部副部长张瑛真表示,中国的行动并非针对韩国企业,因此新措施不会对韩国企业造成重大损害。在被问及韩国政府是否有相应的应对措施时,他认为无需政府告诉企业该如何行动,相信作为跨国公司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将综合考虑两方利益。

根据上个月《金融时报》引述的匿名知情者的说法,美国要求韩国政府在中国禁购美光产品后,敦促芯片厂商不增加对中国的销售。但《金融时报》于5月22日表示,韩国政府最新的表态暗示他们将不干预此事,并不会阻止韩国企业填补市场空缺。

二、链上攻防:中国的采购话语权

 image003.jpg

(中美芯片市场 来源:ABC)

在美光退出中国市场后,预计三星和海力士将迅速填补其市场空缺。目前尚不清楚美国是否会要求三星和海力士也退出中国市场。

这取决于三星是否愿意放弃其位于中国西安的全球最大工厂,以及海力士是否愿意放弃无锡工厂和从英特尔手中收购的大连工厂。这些工厂的建设规模都需要数百亿美元的实质性投资。

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需求市场,这使得中国在芯片采购方面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对于日本和韩国的芯片制造商来说,他们在中国市场仍然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的快速经济增长和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对芯片的需求增加。随着中国在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领域的迅速发展,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日本和韩国的芯片制造商在技术和产能方面具备一定优势,他们可以满足中国市场对于高质量和高性能芯片的需求。同时,由于一些国际制裁和贸易争端的影响,中国可能会寻求降低对美国芯片的依赖,并加大对本地和亚洲其他国家芯片制造商的采购。

因此,对于日本和韩国的芯片制造商来说,中国市场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增长机会和发展空间。他们可以通过提供符合中国需求的高品质芯片产品,与中国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在中国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image004.jpg

(韩国芯片产业 来源:ABC)

2022年美光的中国市场占全公司营收的比例为11%,辉达(NVIDIA)为21%,超微(AMD)和英特尔(Intel)各为22%和27%,博通(Broadcom)与高通(Qualcomm)则分别为35%和64%。三星以及SK海力士均为华为的重要供应商。

 2022年三星电子对华为销售额占三星电子总销售额的9.6%;SK海力士对华为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25.1%。

近期在广州举行的一场芯片行业年度会议吸引了美国半导体巨头美国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科磊(KLA Corp)等公司的赞助。中国官方媒体和《日经亚洲》等媒体纷纷表示赞同,并认为这一现象"证明了美国半导体企业渴望与中国保持关系"。

image005.jpg

(世界主要芯片企业 来源:ABC)

这三家美国企业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在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的畅销书《芯片战争》中被描述为垄断地位的"寡头公司",他们专门生产不可替代的机台,用于在硅晶圆上沉积薄层材料或检测纳米级缺陷等功能。没有这些机台,高端芯片的生产将不可能实现。

《日经亚洲》的分析指出,这些美国企业的赞助名单表明它们渴望与中国保持联系,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及制造设备市场。错过中国的商机不仅会损害美国企业的全球收益,还会将增长机会拱手让给中国的竞争对手。

美国的出口管制措施可能会对中美企业的利益造成损害,并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造成干扰。一些美国半导体公司和外国政府已经对联合出口管制措施的潜在影响发出了警告。

美国芯片公司辉达(Nvidia)的执行长,告诉英国《金融时报》说,如果美国继续对与中国的贸易施加限制,那么美国自身的科技产业也将面临严重的风险:“如果(中国)无法从美国购买芯片设备,他们将自行研发。所以美国需要小心,中国是科技业非常重要的市场。”

此外,韩国也敦促美国重新考虑半导体补贴标准。韩国担心,如果规定企业在中国等国家无法建设新工厂,除非它们能够获取美国联邦资金补贴,这将对韩国的半导体企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虽然美国政府决定对中国实施制裁,但半导体行业协会(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认为,政府应该以一种不会对美国或盟国公司造成太大伤害的方式进行制裁。大多数在美国投资的公司在中国也有强大的商业利益,因此华盛顿及其盟友将很难以一种“战略性的方式”执行这些出口管制措施。

同时,我们还需考虑晋华、长江存储和合肥长鑫等公司的替代能力。对于晋华来说,其每月生产20,000片12英寸芯片的能力是在困难情况下完成的,这表明国内自主研发的设备和生产线已经达到一定水平。

这说明中国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替代能力正在不断提升,这些公司正积极投资和发展国产技术和设备,以减少对进口技术的依赖。

三、强链保链:中国构建自主供应链

中国将加快构建自主科技供应链的努力。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降低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并提升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构建自主科技供应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国的集成电路工业目前形成了一个全球范围内罕见的特点。这一特点是指在半导体产业链的几乎每个环节都有中国企业存在,而韩国、中国台湾甚至包括当前的美国都没有达到这种程度。迄今为止,中国在半导体工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的企业之间并没有形成较为紧密的供应和需求联系,它们都相对独立地与国际产业链进行往来。而中国集成电路工业的根本问题就在于这一点。

image006.jpg

(长江存储芯片 来源:Financial times)

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意识到减少对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依赖的重要性。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技术的研发水平,并构建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中国可以在科技领域更具竞争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将继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条件。此外,中国还将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科技人才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构建自主科技供应链对中国来说具有战略意义,不仅可以提升国家的科技竞争力,还可以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加速自主科技供应链的建设,中国有望在关键领域实现技术自主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编辑:管一

底图.jpg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