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训 > 求职 >
物流人才的“荒”与“慌(一):新丁报到 待适应调整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 阅读:2389 日期:2014-10-21
       编者按:数据显示,我国物流人才缺口巨大,但即便如此,仍有相当高比例的新丁——初入行业者在求职时心慌不已,经常遇挫。这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刚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其不能接受企业提供的实际工作待遇,又无法应对有难度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对此,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的杨荟、张长青认为,高校培养模式与目前我国物流行业需求不能对接等问题亟待解决,同时新丁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物流人才,必须具备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图为:运输、搬运等基层工作,对新入行者吸引力不足,同时对操作能力有一定要求。

  进入10月,全国各地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会陆续拉开大幕,2015届的毕业生们,带着期待和疑惑开始了他们对职场的初探索。在进行招聘的行业中,物流业是一种逐步兴起的行业,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我国物流人才缺口数以百万计,它已经成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然而,与市场需求缺口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相当高比例的新丁——初入行业者在求职时仍应聘遇挫,根本未能进入行业,这样的供需矛盾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新入行者,初生牛犊心慌慌

  相当比例的初入物流行业人员不能接受企业提供的实际工作待遇,面对岗位犹疑不已。因为物流行业本身的工作性质及发展现状,决定了多数基层的岗位往往就是搬运、仓库、监管等工作。这些工作吃住条件艰苦,很少正常上下班,同时工作地点不固定,并且初入行的待遇只有2000元上下,要经过两三年经验积累才能有上升空间。所以,刚入行的待遇其实与一些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农民工水平相当,这让曾经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难以接受,因此他们对是否仍在本行业发展感到“心慌”。

  另外,物流行业需要的一线人才应该具有很强的操作能力,因为一线人才的素质高低,决定着物流业务的效率和操作安全。而很多学生以及初入行者在专业能力方面并不具备足够的操作能力,他们的知识仅仅限于对基本宏观概念以及理论的了解,对具体的操作技术一片茫然,对仓储系统和管理系统认识也不足,这降低了初入行者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所以,开始的时候,他们无法胜任本职工作,面对有难度的综合性的工作任务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接错位,招聘企业用人荒

  我国目前约有450所本科院校和923所高职院校、867所中职院校招收物流专业学生。但是,物流企业仍然面临巨大的人才缺口,很难招到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的培养模式与目前我国物流行业需求不能对接。

  
图为:叉车操作工

        从市场需求角度看,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物流岗位涉及领域广泛,需求数量很大,同时需求向复合化、专业化发展。物流岗位主要分为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两类,无论哪一类,涉及面都非常广,包括经济、管理、工程,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所以行业对人才需求量非常大。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现代物流行业要求从业人员知识的综合性及专业性较高,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衔接和组合各种物流项目,并且须具备过硬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但目前,我国各类院校培养的应届毕业生缺乏相关专业实习以及系统的操作培训,造成了物流人才能力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错位。

  二是物流人才需求结构具有层次性,主要分为两大层面。一是宏观管理人才,包括负责政府物流政策、法规的制定人员以及高校的科研人员。二是微观管理人才,这类人才是物流人才中需求量最大的,它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高级物流人才、中级物流人才和物流操作人员。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市场需求应是金字塔形,塔尖为硕博等高端人才,基座是大量的一线中高职学历技能人才。中国物流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定一就表示,目前我国高校实际物流人才培养呈橄榄形,即理论、实践兼修的高端人才和一线的操作人员缺少,但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占很大比例,这样的结果就是高等院校学生毕业必须填补一线操作人员的空缺,也就造成了本文开头的物流人才初入行业很难认同自己工作待遇的情况。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剩致使部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不甘心一线的待遇,选择转入其他行业;而需求数量最大的高职院校等一线技能人才数量严重不足,理论水平有限,都在限制着物流行业整体的发展。归根结底,造成这样情况的实际原因是高校不能与市场需求对接,高校在人才培养的数量结构把握不准确,培养层次定位不合理,使得培养的人才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均与企业所定的物流人才的标准相差甚远。

  着眼实践,专业综合两手抓

  随着“物流”一词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加入这个行业,使就业、升职的压力增大,怎么样能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关键在自己。从业者首先对自身准确定位,对就业有充分的认识,面对目前物流行业存在的人才结构比例失调问题有充分的认识,不仅要客观地评价自己,同时对现实的社会和就业政策有及时的了解,能有的放矢,准确地把握机会。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物流人才,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求职者在就业前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规范自己知识、能力结构,做到学术性与职业性的并举。相关机构在对调研数据分析后发现,企业认为物流人才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是:专业理论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协同合作能力和抗压抗挫能力。

  所以,从业者应该理论素质过硬,熟悉市场经济规律、物流项目管理流程与规则以及国际项目运作规则,了解实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处事能力,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处理任何突发性事件。

  定位准确,职业规划早准备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合理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减少盲目,还可以加快自己在职业生涯中的前进步伐。我国当前物流人才市场需求不断上升,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除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还有学生本身对于行业认识不足,缺少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只有将个人的人生设计和当前择业联系起来,才能具有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要做到科学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首先需要正确地分析自己,物流行业现在虽然被视为“第三利润源泉”,但是从业者不能盲目跟从他人作选择,应该跟从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最适合做的方向及领域。其次要明确职业目标,物流行业人才具有很明显的结构性,应该对自己的未来定位清楚,确定要在哪些方面加强能力、获取证书,这对打算从事物流行业的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再次要制订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案,并开始行动。计划的制定应该具有现实可行性,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向制定的目标看齐,比如在国际物流行业中,持有证书的国际货代业务员、报关员、国际贸易单证操作员非常紧缺,有从事该方面意向的人员就应该及早准备考取证书,接受相关方面的培训。最后,职业规划还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通,从业者应该具有一定的战略思维和前瞻性,密切关注物流市场的变化,根据变化不断做评估、修改。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