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主治疗:寂寞、在家无聊、出门没钱。主功效:喝酸奶不舔盖,点餐点两份、吃一份看一份,看见地上掉钱呢、天太冷冻手懒得捡。适合人群:大学生、专职宝妈、下岗工人、办公室一族。使用说明:会玩电脑和手机就行。副作用:有钱以后太任性!
这到底是什么工作,难道有这么轻松还白拿钱的活儿?看了网友评论就明白了,没错,这就是“刷单”。
淘宝上“刷单”已蔚然成风
刷单就是帮助卖家刷高销量和信誉度之类的,刷单之前需要交钱加入公会,然后才有的刷,才有钱赚,多劳多得。如今,有些人通过帮助淘宝店铺提高信誉或排名,贸然提供假信息,欺瞒顾客,甚至物流公司内部人员也会协助不法商家寄送空包件或提供不真实物流信息,通过这些行为,有些人已从中捞些“小财”,在朋友圈里“晒工资”,并且还推荐自己的好友从事这一“职业”。如果“物流刷单”再不整治,真担心
物流界的诚信危机到达底线,有谁还敢相信“钻石店铺”或者参考销量排名?
此前,新京报刊文“网店‘刷单’,该征税吗?”对于网店店主来说,“刷单”的交易是虚构的,是卖家或者卖家雇佣的托儿在卖家的店里履行一个正常的购买商品的手续,当刷单人确认付款以后。卖家会把这部分钱通过其他渠道返回给刷单人,刷单人直接点击确认收货完成刷单。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刷单虽然产生了相应的交易记录,但实际上却是根本就不存在的,针对刷单产生的交易额,上海市闵行区税务部门给出了一个决定:对“刷单”采取了区别对待,即能提供相应证据证明确为“刷单”的可以不纳税,否则一律按照真实存在的销售额进行征税。这一事件爆出,税务部门的“区别对待”会不会助长了刷单人员更加肆意妄为?
阿里巴巴出手抵制商家“物流刷单”
5月4日,阿里巴巴集团开出5月首张炒信罚单:首批23个天猫商家被查实参与“物流刷单”,这些商家已被查封清退。此举一出,着实给参与“刷单”的雇主、物流企业、网店一个警醒。
阿里巴巴搜索事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底,该部门通过算法模型监测到一些物流数据异常。与此同时阿里其他部门经过人工巡查,确认某些物流公司存在公司内部人员与刷单公司“里应外合”情况。阿里巴巴多个部门联合成立行动小组,第一时间剔除了涉及“炒信”的相关数据,并在搜索底层基础数据中,清洗掉商家物流刷单引发的一切数据权重。此外,联合行动小组即时对物流数据异常的国通快递等十多家
快递公司进行重点监控。
此后菜鸟网络对外宣布,对13家快递公司进行下线处罚,其中5月4日起正式关闭国通快递在线下单功能一个月,等其整改后再决定是否恢复服务。中通、圆通、申通、百世汇通、韵达等各快递公司均对内部发出告示,要求禁止受理淘宝、天猫平台商家炒信快件。
想到“物流刷单”该不该征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更应该着眼于如何抵制“刷单”,因为这种行为本来就是一种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一种欺诈行为,即使税收部门可以允许不收税,那么工商部门是不是应该对这种行为进行处罚呢?因为这种行为如果不加制止的话,消费者的损失会越来越大。